各郊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业局上报的《昆明市2003年畜牧生产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3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继续抓好畜牧业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深化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郊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培育发展畜牧业支柱产业,力争在培育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品种改良推广、畜产品加工、草山草场建设和草食畜禽发展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
二○○三年五月十五日
昆明市2003年畜牧生产意见
昆明市农业局
(2003年4月)
2002年,全市畜牧业生产紧紧围绕保障城市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的目标,重点抓好动物疫病防制、畜禽良种体系建设、草食家畜生产、畜禽商品基地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等工作,保持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全市年牲畜出栏:猪256.02万头、牛13.57万头、羊42.3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15%、9.44%、10.99%。肉类总产量273056吨,同比增5.98%;奶类总产70298吨,同比增6.37%;禽蛋产量36745吨,同比增12.77%;牧业总产值29亿元(现行价),同比增7.4%,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2.5%,较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抓好全市的畜牧业发展,切实保障城市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经研究,提出2003年畜牧业生产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3年全市畜牧业生产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为重点,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在稳定生猪和禽蛋生产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建设。
工作目标是:
1.畜禽出栏:猪258万头,大牲畜16.45万头,其中:牛14.5万头,羊44.8万只,家禽2200万只。
2.肉类总产量28万吨。
3.奶类总产量7万吨。
4.禽蛋产量3.7万吨。
5.畜牧业总产值30.9亿元(现价)。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突出发展奶牛、奶山羊生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以肉牛冻精改良为突破口,积极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加大牛、羊生产比例,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逐步将畜牧业生产调整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分散养殖向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从生产初级产品向注重深化畜产品的经营和加工方向发展,实现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畜产品质量。继续把大力推广家畜品种改良,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作为促进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畜禽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现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做好畜禽品种杂交改良工作。
1.猪品种改良。积极推广生产DLY商品猪的优质二元、三元杂母猪,借助优势和条件推广具有先进水平的PIC配套系商品猪,在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同时努力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生产无公害、安全猪肉产品奠定种质基础。
2.牛品种改良。充分利用山区、半山区的资源优势和养牛生产的条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好肉牛冻精改良点的建设利用工作,大力推广以肉牛冻精改良为主的品种改良,逐步选留经改良过的二元、三元杂母牛作为基础母牛,更新和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本地母牛群,进一步提高本地牛的生产水平和牛肉品质,通过推广实施肉牛冻精改良工作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力争完成全市水、黄牛冻精改良10000头的任务;切实注意抓好奶牛的冻配工作,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
3.羊品种改良。加强对本地山羊品种的培育,采取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措施,合理保护和利用好本地山羊。同时,因地制宜,引进适宜本地的山羊品种,做好杂交改良工作,提高地方羊群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水平;在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选择饲养优质绵羊品种。
市辖的各良种畜禽生产场、扩繁场要强化种畜禽场的管理工作,严格按《
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和生产措施,使全市的种畜禽生产逐步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转变。
(三)完善措施,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全市的动物防疫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中央、省关于加强动物疫病防制的工作要求,以W病、Q病、猪瘟等重大畜禽疫病的防制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畜禽发病率、死亡率。按照免疫为主和疫情处理“早、快、严、小”的原则、强化动物疫情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做好疫病的预防、处置、扑灭工作。切实抓好重大畜禽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完善动物防疫责任制,实行免疫目标管理,结合免疫标识制度的推行,努力提高畜禽免疫率和免疫效果,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
对“W'病的疫情处理要坚持“五强制、两强化”的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对“Q'病的防制,采取两手并举的办法,对H5等高致病力的疫点要坚决扑杀,对H9低致病力的实施强制免疫接种。
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的县(市)区要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级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做好工作,力争按期达到农业部印发的“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条件”要求,确保项目的建设完成。
(四)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抓好草地建设工作。草地建设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的生态、资源状况以及畜种,选择好种植的牧草品种。要合理保护和利用天然草地,落实草场承包责任制,加强对人工草山草地的建设管理工作,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相关县在实施草地生态建设的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退耕还草项目,奶牛和肉牛集中的县区要突出抓好农田种草、冬闲农田养畜工作。
(五)加强畜产品检疫、检验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市县两级检疫监督部门要继续切实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检疫条例和相关规程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严把检疫质量关,有效控制病害动物及其产品上市、流通,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强化对饲料和兽药的生产经营、销售的监督管理,实施对畜产品的药物残留监控计划,逐步健全完善监测体系,强化对饲料和动物饲养中超范围使用兽药和违禁兽药的检测,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
同时,积极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拓展市场,增加畜产品的外销量。加快发展畜产品的加工业,促进畜产品进一步转化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生产扶持政策和投资重点
全市共安排畜牧业生产扶持资金580万元。生产扶持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强化基础建设,以当年生产扶持为主兼顾今后生产”的原则。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推广种草养畜,着力发展草食家畜(禽),强化畜禽疫病防制检疫和动物防疫工作,抓好以“W'病为主的重大畜禽疫病防制、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牧兽医科技体系建设、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重大畜牧兽医科技措施推广示范和全市畜牧业生产目标综合考核等重点工作。
具体项目、资金及综合考核办法另行下达。
四、关于结构调整项目
2003年商品牛羊基地、综示区、禽蛋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纳入结构调整项目安排。项目的申报及资金审定,按市政府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项目经费由市级结构调整资金专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