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切实提升我市综合竞争能力,以科技创新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我市经济在新形势下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总体目标,坚持基本定位
  1.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为中心,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和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骨干企业、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为载体,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2.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完成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性布局,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把无锡建成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创新能力、较大产业优势的国际制造业基地,成为国家、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展目标是:
  (1)到2005年,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50亿元,提前实现省委省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和“翻两番”的目标,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2)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5%。通过努力,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科技合作体系。
  (3)到2005年,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达到8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形成一批规模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3.基本定位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统筹发展的原则。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最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层次;与经济国际化相结合,实现开放型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体制。重点定位在:
  (1)在自主技术创新与引进技术上,以联合研发与引进技术为主。从我市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强、二次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好的实际出发,引导企业把技术创新的着力点放在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大公司的合作上,强化联合研发,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在重点发展领域上,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主。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必须始终抓住不放,重点发展。同时,从我市经济结构多层次性的实际出发,必须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3)在组织方式上,以扶持形成重大产业链为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组织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关键是要努力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群,形成创新收益高、创新风险小、创新周期短的重大产业链。
  (4)在载体建设上,以骨干大企业、特色园区和重大产业化基地为主。骨干大企业、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技术创新层次,形成产业特色,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平台。

二、突出发展重点,掌握关键技术,构筑产业优势
  4.电子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在电子信息领域加速形成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到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成为我市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
  (1)集成电路产业。在建成国内6英寸晶圆主要加工制造基地的基础上,加速推进8—12英寸晶圆制造线的建设,掌握0.13微米以下超深亚微米加工技术,形成系列化制造能力。强化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建设,构建以设计为龙头、以制造为基础、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微电子产业格局。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的水平和能力为重点,着重突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SOC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超深亚微米加工制造和测试、高密度新型封装等关键性技术,重点发展数字家电、音视频处理、信息安全、网络通讯、汽车电子、微机电系统等通用和专用的芯片产品;培育发展应用于数字广播电视、数字移动通信、高速互联网等新一代集成电路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芯片设计、加工和封装核心技术,努力把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建成国内最具优势的产业。
  (2)软件产业。重点发展面向办公自动化、制造业信息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产品,形成以应用软件为主的软件产业。集中扶持发展以集成办公软件为主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通用软件产品,积极发展面向市场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行业管理、过程控制等应用软件系统以及与信息产品紧密结合的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软件,注重发展通信、数字娱乐和游戏等领域的应用软件。扩大面向国际市场的软件定制加工,突破出口的薄弱环节,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
  (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硬盘驱动器、液晶显示器件、数字调谐器、光通信与光电子器件、激光器件、中高档片式元器件、传感器件、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培育发展OLED显示器件、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电力电子器件等新一代电子器件产品。通过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促进形成以计算机整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设备、数字家电、数码产品、电子医疗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整机产业,争取建成国内主要的电脑整机、零部件及外部设备、光记录与光通讯产品和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基地。

  5.先进制造产业。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和机电一体化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应用网络化、数字化制造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集成,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到2005年,我市先进制造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以上。
  (1)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以小轿车、大客车为主的整车产业和以电喷系统、车用柴油发动机、高标准尾气净化器、汽车内饰件、液压与气动元件、车载电子产品、车用橡塑件等为代表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积极推进在自动变速系统、刹车和安全系统、车用空调系统等方面的新产品研发,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开展以安全、环保、节能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目标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建成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要基地。
  (2)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攻关解决高精度、高效率、柔性加工、数字化控制、虚拟制造等机电一体化装备的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网络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积极发展釆用数字化技术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加工线、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形设备、注塑成型机组、精密纺织机械、电站锅炉、新型环保设备等产品,实现我市装备制造业技术的新提升。

  6.新材料产业。以功能性新型材料和特种金属材料为核心,以江阴沿江国家新材料产业带、国家863计划锡山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宜兴非金属基础材料产业基地和惠山特种冶金新材料基地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先进能源及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生物医药材料等七大新材料产业。到200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1%。
  (1)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光纤预制棒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材料,形成光纤预制棒、光纤、高速光电器件及光传输设备、光缆等优势产品,促进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电设备产业链的快速成长;积极培育和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锗硅外延材料、集成电路用关键结构材料与工艺辅助材料,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及所需高纯度原材料等电子磁性材料,高性能纳米晶磁性材料和磁记录材料、液晶显示和其它平板显示器件关键材料等信息记录和显示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推动微电子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
  (2)先进能源及其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光伏太阳能电池及其材料、实用燃料电池及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与装置等先进能源及其关键材料,积极推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等先进能源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3)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重点发展车用高性能弹簧钢、优质轴承钢、特种钢丝绳、桥梁用缆索、新一代碳素结构钢、高强度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金属纳米等新型金属材料;积极培育和发展稀土合金,记忆合金,高性能、高强度、高韧性变形铝合金,镁合金,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提升传统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4)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薄膜包装材料、特种纤维及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等为代表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形成新型薄膜材料、软包装及复合包装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及制品、高性能聚氨酯树脂、新型阻燃泡塑墙体材料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优势产品群;积极培育和发展通用塑料(PP、PE、ABS、PS、PVC等)的改性技术、氟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交联聚乙烯材料和电器用合成树脂材料。
  (5)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磷化工产品、涂料化工产品、新型助剂为代表的精细化工材料产业,形成复合磷酸盐、超细粉体材料、涂料树脂、无机树脂分散剂等一批体现专、精、特的精细化工产品群;积极培育和发展功能性高效表面活性剂、工程塑料助剂、高效水处理剂等系列产品。
  (6)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和精细陶瓷材料、非金属纳米材料等产业,形成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陶瓷封装基材、氧化锆陶瓷超细粉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新型耐火材料制品等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优势产品群;积极培育和发展陶瓷——金属复合材料,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连续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加速形成无机非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7)生物医药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医用硅橡胶制品、高性能舒适型医用防护材料、医用高分子功能膜、体外循环装置等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医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介入性治疗材料、人工心瓣膜等心血管系统替换材料和制品,促进我市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

  7.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技术及现代新医药产业。到200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
  (1)生物技术产业。发挥江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重点研究与开发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新型酶制剂与重大酶制剂产品(低聚糖酶制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凝乳酶、复合酶制剂、高性能洗涤剂酶制剂和化妆品用酶制剂)、新型氨基酸等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利用基因和酶工程等技术用于疾病检测、商品检验和动植物检疫,开发绿色食品添加剂、蔬果保鲜剂、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
  (2)新医药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基于天然资源中先导化合物的新药创制和中药新工艺、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与装备,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制剂、天然药物制剂、中药颗粒配方、基因工程类药物等一批优势产品;以惠山生命科技园等园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级植物药提取、大输液与针剂示范基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药物、兽药和农药等新产品。

 

三、优化产业布局,坚持集聚开发,构建区域特色
  8.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是:以无锡新区为核心,以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为节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轴向产业集中布局为纽带,形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的空间格局。

  9.以无锡新区为主体、以锡山经济开发区和滨湖经济开发区为两翼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重点。无锡新区重点布局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锡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产业,滨湖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高新技术研发、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通过依托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将这一区域建设成为国际著名、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10.以沿线、沿江和沿路构成的“三大发展轴”的空间布局,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延伸,努力形成与长三角其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和合理分工的格局。
  (1)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该发展轴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轴。除“一体带两翼”集中布局外,沿沪宁线向西延伸,在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
  (2)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该发展轴在空间上以澄江镇为中心,东西沿江开发区为两翼,向南腹地纵深拓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重点布局新材料和石化、冶金、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建成长江沿岸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
  (3)沿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该发展轴在空间上沿新长铁路、锡澄路、锡宜路和宁杭高速公路实行点轴式布局。以建设中的宜兴环科园、惠山经济开发区、青阳——磺塘产业园区、西漳——胡埭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为重点,进行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宜兴环科园重点布局环保、新型非金属材料等产业,惠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布局生物和生命科技、新材料等产业。

 

四、强化主体建设,营造发展环境,服务发展大局
  11.?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环境体系的支撑,努力形成良好的支撑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1)实施面向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战略。推出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邀请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我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升研发层次,提高成果转化率。启动“百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用2-3年的时间,在我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征集100个技术和管理岗位;向海外招聘100个高层次留学人才。
  (2)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制定并实施《无锡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工作意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知识产权工作运行机制,使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水平适应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切实加大对专利、商标、版权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WTO规则中有关知识产权规定的宣传普及力度,高度重视人才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人才。
  (3)建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整合资源和集成服务的原则,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启动建设具有公益型、开放式特点的无锡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大中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资源,沟通各专业公共技术平台,实现科技基础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形成我市科技创新创业的一站式信息服务窗口,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包括信息、数据、资料、检测、标准等系列化服务。
  (4)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强化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建设技术市场经纪人队伍。通过努力,形成开放协作程度高、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同时,要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和民营科技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氛围。
  (5)创新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形成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国际惯例,合作渠道畅通、合作方式多样、人才合理流动、管理科学规范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士、海外大公司的研发机构来锡创业,不断提升我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12.强化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载体。到2005年,在重点发展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形成10家省级以上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50亿元,有5个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1)强化政府支持力度。重视在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内建设开放式、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技术平台,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努力形成完备的创新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孵化培育机制,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
  (2)强化技术创新。科技攻关等重大科技项目优先向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倾斜,通过组织实施,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提高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鼓励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依托骨干企业,构建不同类型与特色的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建立监测体系。通过统计、评估、考核,建立健全特色园区与产业化基地的监测体系,引导特色园区和产业化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辐射功能。

  13.强化企业能力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培育民营企业,形成以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专、精、特”中小企业为支撑,多种所有制形态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新格局。
  (1)做强做大企业集团。以优势大企业集团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载体,聚焦主导产品,聚焦战略产品,聚焦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的技术创新之路,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3)培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大力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任务。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

  14.强化创新源体系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校、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创新源。到2005年,我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20家。以微电子高新技术工业园(集成电路设计)、大学科技园(生物与材料技术)、软件产业基地、工业设计科技园等4个重点专业孵化器为核心,形成辐射全国的区域孵化体系。
  (1)加大创新源体系建设的力度。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在锡的高校、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相互合作。对其承担的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并在税收政策上予以支持。
  (2)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形成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支持企业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开展合作,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科技型企业等形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采用技术入股、个人和法人参股或入股等形式,形成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组成完整的产学研体系。积极引导在锡高校、科研机构的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形成共享机制,实现“双赢”。
  (3)加快形成政府采购高新技术成果的运作机制。每年确定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形成政府采购高新技术成果并推进产业化的新机制。

  15.强化产业群体系建设发展,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态。发挥产业群在优化产业结构、营造创新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态。到2005年,培育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的产业群15个。
  (1)做强特色产业群。注重特色化和地方化,引导产业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发挥产业群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使之在规模、结构上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2)提升产业群的综合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一批产业链长、经济规模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群体。统筹产业群与城市化发展,把发展产业群作为城乡统筹的战略选择,实现产业群加快培育板块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功能。
  (3)加强产业群的开放和协同。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产业群的合作与协同,加强技术交流和转移,共享先进适用技术。增强产业集群创新活力,逐步使我市有影响的产业群成为同行业区域性的信息生产、贸易、价格、研发、检测和标准制订中心。

  16.强化国际科技合作,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我市企业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推动我市企业融入跨国公司全球化价值链体系。鼓励外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我市企业生产的原材料、零部件,结合我市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我市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融入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产业链。以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继续开展集群式招商,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实现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的转变。
  (2)推动我市企业融入国际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外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与我市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形成战略关系,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推动我市企业融入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创新网络,逐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3)引导跨国公司技术溢出。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推动现有的外资研发中心由服务本地市场向服务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转变,由适应性开发向应用性开发转变,由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向基础技术研究开发转变,提升外资研发中心的层次。不断推进外资研发机构和人才的本地化,通过人才与信息的流动,引导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溢出。

  17.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点。
  (1)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加快电信、移动通信、有线电视等网络的改造,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推行电子身份认证,实现电子政务数据、安全证书管理数据异地备份,完成国家数字化电视试点城市建设。建成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形成完整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框架。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扩大电子联网监管、电子报关。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发挥首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试点城市的作用,通过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机械、纺织、轻工、冶金等行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全面提高我市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
  (3)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纺织业着力向纺织印染、服装及制成品、绿色制品、多种纤维、特种精细加工方向提升;机械制造业着力向机电一体化重大装备、成套汽车零部件和整车方向提升。对市场容量大、投资收益好、技术含量高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要重点推进。

  18.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是实现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1)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到2005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5%。逐年提高科技经费支出占市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
  (2)建立种子基金,形成多元参与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政府为主导的种子基金,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不断探索,形成良好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环境。
  (3)强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筹资、转制、配置资源作用,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引导各商业银行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加大对发展前景广、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以产顶进”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贷款贴息力度。
  (4)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企业发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经有关部门立项)研究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由地税机关审核确认后,按研究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免征所得税;经批准建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进口用于自身研发的仪器、设备及配套技术、配件、化学试剂等,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无锡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