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和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领导同志等,到淮北地区进行集体调查研究,加深了对淮北地区现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对今后经济发展的思路、长远规划和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淮北地区包括阜阳、宿县地区和蚌埠、淮南、淮北市的22个县(市),人口2190万,耕地3174万亩,分别占全省的38.7%和48.5%。交通便利,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重点粮产区、水果主产区、畜牧业发展主要地区和后续森林资源基地,又是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淮北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工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但是目前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淮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尽快把这一地区的经济搞上去,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是淮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实现全省二步战略目标的大事。
加快淮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强农重工,搞活流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力争在本世纪末,使淮北地区基本形成农业稳产高效,工业占主导地位,内外贸易比较活跃,科技水平和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具有自己特色和一定辐射力的经济区域。淮北地区各县、市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动群众,层层理清思路,制定规划和措施。要正确处理发展农业与发展工业的关系,真正做到工农并举,互相促进;要高度重视流通,大力发展三产业;要积极鼓励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大力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强分类指导;
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着眼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立足现有经济技术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挥优势,重点突破,量力而行,滚动发展。
一、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淮北农业最大制约因素是水,既有洪涝的威肋,又有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必须把解决水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实行蓄泄兼筹,排灌并举,除害兴利,综合治理。要大力弘扬淮北人民艰苦创业、团结治水的精神,继续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坚持不懈地搞农田水利建设,每个农村劳动力水利积累工每年不得少于30个。要切实搞好现有中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配套和管理,积极发展河灌和井灌,用好现有水资源和水利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上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利骨干工程,努力从根本上改善淮北农业生产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在“九五”期末淮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由1990年的35%提高到60%,防洪面积由占需要防洪面积的64%提高到82%,除涝面积由占易涝面积的43%提高到86%。要坚持治水与改土和调整作物结构有机结合,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有条件即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可以旱改水,因地制宜地扩大优质高产物的种植面积。要进一步抓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逐步建成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商品粮、棉、水果、药、麻、烤烟、桐木、畜产品和皮革基地,加抉发展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要用好国家安排、地方配套和世界银行贷款的“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强灌溉农业贷款项目”以及其他开发项目的资金,使之充分发挥效益。
二、进一步增强工业意识,加快发展工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钻研和熟悉工业,增强工业意识和抓工业的紧迫感。要在继续抓紧抓好农业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抓好工业生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工业,尤其要重轻发展乡镇工业,并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城市骨干工业。关键是要采取加强管理和内涵改造等措施,把现有的企业办好。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组建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把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个环节有机地联成一体,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起步阶段重点是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农用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和建材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和企业,要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扩大规模,培养和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群体,力争有较多的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在工业区域布局上,要以蚌埠、淮南、淮北以及阜阳、毫州、界首、宿州等城市为依托,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龙头,分别形成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域。
三、紧紧抓住流通环节,搞活商品流通。淮北地区地域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发展商品流通具有综合优势。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流通对于实现和扩大社会再生产的决定性作用,真正树立贸工农一体和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的观念,跳出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封闭圈,走进对内对外开放的大市场。要适当增加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贮藏、运输、加工、保鲜、市场等设施状况,积极为市场开拓创造条件。对流通枢纽和边缘重镇,在流通设施建设上要实行适当的投入倾斜,以改善流通环境,增强吸纳力和辐射力。
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充分利用淮北地区几个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市场辐射能力较强的特点,开拓以这些城市为中心的生产资料区域性市场,建立和发展包括资金、技术、劳务、信息和房地产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发展集市贸易、日用工业品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使之逐步形成网络。要继续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三产业,逐步提高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抓好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工作,努力增收节支,学会生财、聚财、用财,逐步改变财政困难的状况,
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千方百计地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各级都要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战略地位,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持之以恒地抓落实,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继续鼓励各级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做出新贡献。在农村,要满腔热情地抓好农科教统筹。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载体,将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开展农村人才培训、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使每个行政村有一名技术员,每个村民小组有一个科技示范户,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实用技术。为了加强对人才培训和科技开发推广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县乡村要配备科技人员担任专职副县长、副乡长和副村长,具体抓这项工作。在城市,要通过制定、实施有关政策和强化基础工作,鼓励企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逐步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试制一代、科研一代,保证拥有技术和产品的储备力量,努力实现从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要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抓好各级各类教育。要切实抓好扫盲工作和义务教育。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努力促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五、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纳入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使之与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政策法规,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加快淮北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切实抓好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淮北地区人口基数大、密度高,而且出生率、妇女生育率和多胎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尤为重要和紧迫。如果不下决心把人口增长过猛的势头控制住、降下来,必将直接影响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还会加快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严重的后患。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强化人口意识和人均意识,用更多的精力扎扎实实地抓这件事,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制止早婚早育和超计划生育,坚决控制住人口增长。要把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完成人口计划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做得好的要奖励,对造成人口失控的要给予处罚并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七、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当前,尤其要注意克服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小生产观念,树立敢于竞争、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新观念;克服就生产抓生产、就农业抓农业的单打思想和产品经济观念,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和按价值规律办事的商品经济观念;克服温饱即安的保守观念,增强奔小康的意识,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继续执行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采取多种形式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同时,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加快淮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发现和总结改革的好经验,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鼓励和支持在一线坚持改革的人,为他们排扰解难、壮胆撑腰。
八、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加快淮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也很多,任务非常艰巨。省各综合部门要负责抓好淮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具体指导,切实搞好服务工作。淮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抓好自身建设和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团结奋斗,带头实干,把大家的精力引导到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地发展生产力上来。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立足自身力量,坚持走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铺的路子,努力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要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办实事、求实效。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勇于进取,扎实工作,争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