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15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我省是农业大省,蔬菜资源丰富,为全国蔬菜主产省之一。2002年全省蔬菜(含瓜类)面积1217万亩,产值162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74.6%、78%。蔬菜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11.9%,占种植业产值24%,占经济作物产值50.5%。?商品菜产量1160万吨,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2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蔬菜业已成为继畜牧业、粮食之后,我省农业经济第三大产业。
  (二)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化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精细品种比重达70%以上。目前,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42个县,20万亩以上的有21个县,30万亩以上的有6个县。近年来,各地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扶持等手段,重点扶持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黄池集团、山华集团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的蔬菜经营加工龙头企业。2002年,全省蔬菜加工130余万吨,比1995年增长3.5倍,蔬菜创汇3449万美元,占全省食品出口总额的40%。
  我省蔬菜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比重不大。与周围邻省相比,我省蔬菜面积、产值只有山东的三分之一、河南的二分之一,蔬菜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潜力很大。二是加工发展滞后。2002年全省加工菜仅占蔬菜总产的8%左右,比重偏小;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精、深加工比重低,规模化水平不高。三是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恶化,蔬菜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二、产业前景预测
  (一)市场发展空间
  1?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20个百分点,则城市年增蔬菜消费约2500万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
  2?国际市场开拓层面。国际上出现食物结构中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半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口前景广阔。
  (二)产业比较发展空间
  1?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呈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可观。
  2?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日光温室亩均产值约6000一8000元,大中棚2000一5000元,露地菜1000一3000元,大大高于粮棉等作物,加上拉长产业链条,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3?蔬菜产业发展拉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400万人。据测算,若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700万亩,棚室面积扩大到450万亩,则需增加劳力约400万人。蔬菜产业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蔬菜产业也存在一定劣势。我省属内陆省份,引进外资机遇少,出口成本较高。乡镇工业实力不强,财政实力较弱,引资和项目实施配套能力差,影响项目引进实施。部分蔬菜原料品质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制约了加工企业的发展。我省像和县、涡阳等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基地较少,制约了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突出抓好基地、加工、营销三个环节,进一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蔬菜产品加工,完善市场体系,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领域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蔬菜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六大商品菜基地,年增商品菜基地100万亩,到2007年全省蔬菜面积达1700万亩,蔬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培育商品菜“品牌”40个;建设六大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年增商品菜交易量80万吨,年配送量达40万吨,到2007年商品菜交易量达90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配送量200万吨;发展蔬菜加工。到2007年,年蔬菜加工率由2003年的8%提高到15%,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工能力由2003年的130万吨增加到360万吨。培育1一2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集团。带动农户由32万户增加到60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938元增加到1285元;建立健全蔬菜产业质量安全、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协调体系,提升蔬菜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使我省跻身全国的蔬菜大省和华东地区的蔬菜强省之列。
  四、蔬菜产业建设重点
  (一)建设六大商品瓜菜基地。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采取“四个结合”,即:基地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开发资源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开发产品与加工增值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抓好六大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
  1?反季节商品瓜菜基地。以沿江地区和县、繁昌和沿淮淮北地区的怀远、阜南、?墉?桥、谯城等县(区)地为中心兴建反季节商品蔬菜基地100万亩;以砀山、和县、?墉?桥等县(区)为中心,兴建无籽西瓜、早熟和秋延大棚西瓜、甜瓜生产基地40万亩。
  2?地方名优特菜基地。开发地方名优产品,如涡阳苔干;萧县、砀山芦笋、金针菜;临泉、怀远、亳州大蒜;灵璧、石台、和县红辣椒;淮南、合肥乌菜;界首马铃薯;庐江、桐城水芹。到2007年全省新增地方名优蔬菜种植基地100万亩。
  3?水生菜基地。在沿江的无为、当涂、南陵、宣州区和淮河流域墉桥、固镇等县(区)兴建水生菜基地40万亩,发展田藕、茭白、荸荠、菱角生产。
  4?加工菜基地。以涡阳、临泉等县(区)为中心兴建脱水苔干和脱水葱蒜基地60万亩;以无为、繁昌等县(区)为中心兴建出口速冻菜和保鲜菜基地40万亩;以当涂、泾县、来安等县(区)为中心建腌制菜生产基地40万亩。
  5?食用菌基地。在界首、蒙城、南陵等县(区)地兴建蘑菇等食用菌生产基地5万亩;宣州、祁门、桐城等县(区)和淮北等市兴建优质鲜香菇和珍稀食用菌基地,年产?1.5?万吨。
  6?高山菜基地。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的岳西、绩溪、石台等县(区)兴建高山菜基地20万亩。抓好100个科技示范片和500个科技示范户,确保主产区农户亩均增收一千元,使项目区5万人脱贫。
  (二)建立健全蔬菜产业市场体系
  1?加快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合肥、和县、亳州、蚌埠、安庆、宿州六大区域性蔬菜批发市场,新增加工设施,扩建冷库,新建质量检测中心,增加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化交易系统,使之成为跨地区辐射全国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到2007年,六大市场交易量突破900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2?加大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力度。围绕华东市场,以六大批发市场为载体,建设蔬菜冷链系统,扩大净菜、小包装加工、冷藏蔬菜的比重,构建城市蔬菜配送中心,统一向华东地区大中城市零售网点、连锁商店、伙食团体开展蔬菜和副食品配送服务。按照国际通行销售方式,建设500个配送连锁经营网点,达到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同等服务、同一价格,到2007年,批发市场向蔬菜超市净菜配送量达200万吨以上。
  3?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公司制形式推出40个左右主产县范围的统一“品牌”,按照公司+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签订“订单”,扩大“品牌”在华东乃至全国市场认知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扶持10一15个发展前景好的品牌企业,提高蔬菜加工处理能力,建立冷链贮运系统,使之成为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建设30套无公害蔬菜净菜加工生产线,帮助“品牌”产品进入超市,实行连锁配送,发挥“品牌”效应。同时,大力发展进入大型集团消费和中高档餐饮业的产销直挂,为蔬菜产业发展寻求更大的增值空间。
  4?培育壮大蔬菜产业新型营销主体。成立全省蔬菜协会,重点建设100个瓜菜菌协会。每个市扶持30个左右经营额突破200万元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建立10万人的千乡万户农民科技带头人和经纪人示范推广网络。
  (三)建设三大加工企业带和省级蔬菜加工企业集团
  1?沿淮淮北脱水菜和速冻菜加工区。在涡阳义门苔干公司、淮南白兰集团等五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围绕蔬菜精深加工,在阜阳、淮南、亳州扩建万吨级蔬菜(食用菌)加工厂3个,到2007年全省新增加工能力40万吨,新增加工业产值20亿元,新增创汇5000万美元。
  2?沿江速冻菜和水生菜加工区。在黄池集团、华康食品、露仙公司等七大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新建或扩建蔬菜速冻、腌制、制罐、制汁加工厂,到2007年全省蔬菜年加工能力突破50万吨,加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新增创汇5000万美元。
  3?皖西皖南食用菌及森林菜加工区。以山华集团、宁国山里仁公司、省粮油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20万亩山野菜生产基地,生产纯天然绿色食品,到2007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加工产值8亿元,带动山区10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4?组建省级蔬菜加工企业集团。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1一2个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牵动力较强的加工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产值超过5亿元。
  (四)建设良种引进与繁育体系
  重点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工作,为优质商品菜生产和加工提供品种保障。
  1?良种种苗开发。建设省级蔬菜品种研究和展示中心,从国内外引进300个以上优新品种,为优质商品菜生产和蔬菜加工发展提供品种储备。在淮北、宿州、合肥、芜湖、阜阳等市建设区域品种示范中心和种苗中心,进行区试和筛选,每年选育和筛选10一30个蔬菜新品种用于开发推广。
  2?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以萧县等县(区)为中心的辣椒杂交一代制种基地,以淮南等市为中心的杂交甘兰制种基地,以合肥等市为中心的优良地方品种提纯繁育基地,以肥西等县(区)为中心的优良西甜瓜制种基地,以阜阳等市为中心的脱毒种苗基地和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等,年产蔬菜良种100万公斤。
  五、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稳步实施。按照“大基地、大市场、大龙头、大服务”的总体要求,制定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分解落实各年度目标任务,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蔬菜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狠抓质量安全,健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省、市共同建立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系列标准,使蔬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建立蔬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商品菜基地蔬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和认证认可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菜”。
  (三)强化扶持政策,建立资金投入体系。各地要加大对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要求,加大蔬菜生产发展基金的征管力度。逐步增加对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扶持资金。省财政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及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同时,制定“低门槛”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蔬菜产业化开发。
  (四)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体系。组织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协作攻关,做好蔬菜良种产业化开发、反季节棚室蔬菜增效技术、净菜真空包装运销、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等综合性研究课题攻关。组织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同时,围绕提高生产者素质,开展多层次培训,在3-5年内形成高、中、初级合理组合的蔬菜专业科技队伍,以适应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五)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保障体系。省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蔬菜产业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农业、商务、工商行政管理、税务、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金融等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为蔬菜产业化做好服务,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蔬菜产业化发展环境,确保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