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省卫生厅:
为了准确掌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加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推动全国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下发〈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方案〉的通知》(卫疾控血防便函(2006)44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部在组织专家对各省逐级上报的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基本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查、汇总的基础上,于2006年4月9日-15日组织有关专家分别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和云南等6省进行了现场复核。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对本次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疫情调查工作十分重视,及时转发了《通知》,并对数据填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徽省召开了全省血防业务工作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和培训,并建立了省级血吸虫病流行村基本情况数据库。四川省组织专家组深入各市、县,帮助各地核实疫情,正确填报。云南省采取逐级审核、省级专业机构验收等方式,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现场核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份填报的疫情数据真实、可信,有据可依。
为了保证数据核查工作科学、严谨、有可比性,各核查小组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核查标准和方案的要求,将各省上报的数据与各流行村血防工作原始数据进行逐一核查。从本次核查结果看,各省绝大多数流行村查病的原始数据保存完好,填报的数据基本真实可信。但各省的数据质量有较大差距,其中数据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徽99%、江西73%、云南68%、湖南49%、四川42%、湖北4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行村分类标准不统一。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应以居民感染率为依据对流行村进行分类,并根据疫情和调查结果,每两年对疫情变化大的一、二、三类村进行类别调整,以科学、规范地指导防治工作。但本次核查发现,部分省依然沿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期间执行的分类标准,多年来都未进行流行村类别调整。调查中发现个别一类流行村近十年来都未开展规范的查病工作。由于无法提供近3年能够反映疫情的查病原始记录,影响了对当地疫情的判断,也影响了当地数据核查的质量。
(二)查病工作不规范、方法不科学。各省均有部分县(市、区)未按“技术方案”的要求规范地开展人群查治病工作,有些流行村虽然开展了查病工作,但是由于查病数量较少,不足以代表当地的感染率水平。湖北、湖南两省大多数一、二类流行村近3年未开展规范的查病工作,是导致两省数据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四川省一些地区在实施冬季化疗后,未经过感染季节就开展查病工作,不能反映当地疫情的真实情况。云南省大理市部分流行村仅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查病,影响了对当地疫情程度的判断。
(三)疫情资料管理不规范。个别地区对数据填报工作不认真,填报的数据库与流行村原始查病记录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将门诊病人的查病记录代替流行村的查病资料上报。核查中还发现一些地区对原始查病资料保存管理不善,核查中不能提供原始凭证。如湖北省天门市有24个流行村原始查病资料遗失。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工作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摸清血吸虫病流行村的基本情况是制订和及时调整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各省应结合本次核查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对本省数据核查的总结工作。对于疫情较清楚、填报质量较高的地区,应给予表扬;对于疫情不清楚,填报质量差的地区,应给予批评。对近年来未开展查病、疫情本底情况不清的流行村,2006年应重点安排查病任务,根据疫情及调查结果,及时进行类别调整,并将调整结果及时上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严格执行防治工作技术规范。各级血防机构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技术方案”要求规范开展防治工作。省级血防专业机构要加强对基层血防工作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培训,促进县、乡级血防机构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对防治工作资料的科学管理。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是考核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各省应结合存在问题,加强对基层人员培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防治资料的质量。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数据库管理体系。
特此通报。
二○○六年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