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电影投资被骗了怎么办?网友介绍的项目投资后快两年了还没上映
发布日期:2021-07-02    作者:110网律师

电影市场的兴起源于网络上的炒作,很多人都被所谓的百倍回报率蒙蔽了双眼,现在社会你双眼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比如电影投资,你明明看到是出品方或者宣发方卖给你份额,可是到头来的血本无归,让你无法相信他们居然是骗人的,当你想去报警发现他们电影公司居然有正规的营业执照,究竟这些所谓的电影投资公司触犯了什么法律?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电影公司就能这么无法无天的搞集资诈骗?今天统计了几种常见的电影投资骗局,一起来了解一下。
1、利用虚假“联合出品”进行行骗
有些公司在网上宣传自己是联合出品,甚至在“猫眼专业版app”里查询是很多影片的“联合出品”,看上去已经是行业内资深靠谱的影视公司,但在实际影片的正片中,却很诡异地“消失”了,并没有这家公司的身影。
这并不是说猫眼专业版上显示的出品方不真实,而是某些公司实在太狡猾。他们之所以显示为“联合出品”,是因为确实能够提供跟出品方签订的投资合同,但合同一般是有账期的,所以签完合同但最终未必会真正支付款项,某些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虚假宣传,开展行骗活动。
因为有网上呈现的信息做误导,又有跟出品方的合同在,这样的骗局非常具有欺骗性,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很容易上当受骗。


2、设立“影视投资平台”,作为理财产品进行诈骗
这两年,“影视众筹平台”“影视理财平台”崩盘倒闭,组局者卷钱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平台以超短周期高收益甚至保底收益来诱骗投资人,甚至保证“投资没有任何风险,平台准备预备金,由第三方太平洋保险公司100%担保”。
这样的诈骗套路,成本几乎为零。只需要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app,几个项目PPT,短短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整个圈钱过程,对投资人进行快速收割。而且过几天换个网址换个app,继续行骗。


3、传销式卖电影票,享受票房分红
有的项目会在上映前跟直(传)销或者微商组织合作,鼓励成员“认领电影票销售任务”,享受票房分红。这种“传销式”任务式的卖票机制,最终只能成为底层人员内部的狂欢,而这场狂欢背后,还是所有参与成员的集体买单。


4、以卖衍生品的名义卖票房份额
卖产品不违法,但卖电影分红权益,卖票房份额,就涉嫌违法。于是就有机构通过“卖衍生品-赠积分-积分兑票房”的模式来规避政策。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影片最终不能上映,骗子也不负任何责任,而用户就相当于拿投资款买了他们的衍生品。


5、溢价出售份额,寻找“接盘侠”
其实,即便不是骗局,影视行业对于外行来说,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好的项目各家大公司都在盯着,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更不可能有投资份额流出。那些有投资份额流出的项目,即便不是伪项目,票房份额转让过程中,都存在着多层溢价转让、推介人员鱼龙混杂、甚至票房对赌等乱象。


电影投资被骗,不是说没有法律通道处理,这个要看投资受害者如何去做,其实只要保存好资料证据,就有机会挽回损失:
1、电影合同;
2、聊天记录;
3、转账记录;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