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自古以来”便有“男扮女”的传统,运营者都知道,互联网流量第一,有女性就能吸引男性,没有女性用户就自己发明创造。虽说“男扮女”推广不犯法,不过要是抱着诱使用户充值不当得利为目的、不计手段的“男扮女”,则有触犯法律的风险。
近期,央视13套法治故事栏目,就曝光了一起“男扮女”推广游戏的涉嫌诈骗案件,对游戏行业花样迭出的推广方式敲响警钟,嫌疑公司84名涉案人员被警方抓获,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据央视报道,该公司平台冒充女性接近用户、假意发展恋爱关系,通过网聊的方式,诱使受害者在推广的游戏中充值获利。
富家女追求真爱,不收红包只玩游戏
该骗局精妙之处在于,和寻常容易被玩家警惕的“游戏托”不同,假冒“女友”话术了得,对受害者嘘寒问暖,不时描绘二者未来生活,甚至坚决不收任何受害者为了示好所发的红包,有意无意展示自身经济实力,轻松赢得受害者信任。唯一的要求就是一起玩游戏(当代中国好女友?)。
假冒“女友”推销充值项目,大多是游戏内表达爱意的道具,比如玫瑰花,以及结婚等。而这些道具或项目,理所当然需要付费,也就是需要充值。更聪明的是,游戏内个别付费项目如结婚需要结婚双方支付同等费用,受害者很难意识到是骗局。毕竟,“女友”同样也花了钱。
为了不影响与“女友”之间的感情,受害者只能在“女友”的诱使下不断为游戏充值。但实际上,整个过程中只有受害者的真金白银被拿走,“女友”花的钱,只不过是后台随意调动的数据罢了。
在受害者积蓄被掏空后,“女友”还会要求受害者借钱,继续维持高消费,而此时基本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为了继续突破受害者防线,“女友”还会编造机票信息,假意要与受害者见面,要求受害者一次性充值一万元左右购买寓意“一生一世”的1314朵玫瑰花。如果遭拒,“女友”便会拉黑受害者,寻找下一个目标。受害者也只以为是“游戏毁了自己与女友的感情”。
到这一步,倒霉的玩家被诱骗在游戏中充值,积蓄一扫而空,贡献给了一款自己根本不怎么玩的游戏,但整个过程都没有发觉受骗,即便发觉不对劲,也可能因为不好意思不愿报案。如无例外,这种“男扮女”游戏推广应该很难被曝光。那么,这个精妙的骗局又是如何被识破的呢?
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警方正式展开抓捕,9个窝点84名涉案人员落网,182台电脑、131部手机、105张手机卡,以及数百份相关合同协议、管理制度、培训教程等诈骗话术工作笔记被查扣。
报道指出,该团伙主要以婚恋名义,引诱被害人在自家公司代理或运营的网络游戏中充值,“从而获取大量非法利益”。而上文受害者遭遇的“女友”正是该团伙的一员,而且“女友”账号背后有多人运营。比如在行骗过程中,除了言语蒙骗,推广人员会利用女性同事发语音,进一步勾引受害者上钩,在警方联系受害人(均为年轻男性)时,很多人还不知道甚至不相信上当受骗,央视评价为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表面上看只是充值打游戏,每次的金额也不一定大,但这种诈骗活动却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遭遇此类骗局保存以下证据:
1、游戏还在运作;
2、有与业务员,游戏托有聊天记录;
3、有充值流水或是转账记录;
4、交易操作在三个月以内;
网络游戏不再纯粹,游戏充值存在一定风险,容易上当受骗。网游迷们在网络购买游戏币、充值时,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网络诈骗风险,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