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股票服务费属于诈骗吗?遇上非法证券公司了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1-05-27    作者:110网律师

股票市场变幻莫测,很多人都想在其中赚一笔,然而,自己实在是道行较浅,不仅没赚到,还亏了不少,于是便想着找一些业内人士带一带自己,轻信了某些投顾证券公司,缴纳了高额的服务费,可是认真想一想,真正的大神早就靠股票车房齐全,压根不需要再出来当什么荐股老师,有这种时间精力的,只能是骗子。

【股票服务费被骗案例,来源于网络 】
2月28日,深圳龙岗警方发布消息称,龙岗警方近日突击查处xx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对147名嫌疑人以涉嫌诈骗和虚假广告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包括董事长在内的12名公司高管被逮捕。据初步统计,xx公司涉案金额高达27亿元人民币,投资受损人遍布各地。
警方通报显示,xx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较早取得投顾牌照的公司,2015年开始在深圳某写字楼运营,同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的投资顾问业务收入高达1.69亿元。
“一年要收79600的股票服务费然后还亏的精光,我今年亏了20多万只有3万多了,他们让我半年交14080元还说是亲情版给我的,然后跟他们买不到2月又亏1万多,票差的还不如自己买的。”事件曝光后,一位xx的客户在网络平台哭诉表示。
在全民投资意识大幅增长的当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识破市场骗局并学会自保,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警方透露,xx业务员的惯用套路之一便是向客户传授各种“炒股秘籍”:“只要缴纳服务费,公司开发的炒股软件‘xx股票APP’就会帮助用户利用大数据选股,1个月就可以赚到投资本金1至3倍的利润。”
对此,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市场中的行骗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资质可言的“民间专家”,打着“消息灵通”、“过往业绩优良”等旗号哄骗投资者,还有一种是确实取得了投顾或者是私募牌照的机构,但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该等机构偏离了正常的业务范畴,以各种虚假信息引诱投资者买入“妖股”并收取服务费用。
xx对外声称“有85位专业研究员,26位国家顶尖分析师,公司员工80%以上都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但事实上,公司近500名员工中绝大部分不具备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初高中学历的更是不在少数。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对方有没有资质固然需要考虑,但相比资质而言,更重要的是对方提供的信息是否经得起推敲。‘画大饼’就正是所有骗子的共性,一旦出现类似于‘一个月3倍盈利’这种夸张的陈述,投资者就需要额外警惕。大家需要明白的是,证券市场没有‘股神’,如果对方信誓旦旦地作出某种承诺,基本就可以断定是一场骗局。
而公司旗下的APP“xx股票”则更是离谱,在警方发布的消息中,一名负责APP研发的技术人员坦言,这款软件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把一些信息数据搜集在一起,这些指标甚至连公司自己人都没有搞明白。
“有些炒股软件不仅提供股票行情走势,还提供的买进、卖出等投资建议,但是后一种投资建议并无太大的参考价值。股票走势与公司基本面、消息面和市场情绪有关,这些并不是一款程序可以根据K线形态或者成交量大小就能判断的。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炒股软件自动生成的买卖点位及相应地投资建议。”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也告诉记者,股票投资属于风险投资,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影响股市涨跌的因素也非常多,因此判断股市和个股涨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加强研究深度也只能提高盈利的概率,并不能保证一定赚钱。软件只是一个工具,软件只能为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并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提供高收益预期是诈骗公司惯用的伎俩,而且屡试不爽,主要是抓住了投资者一夜暴富的心里,因此我们对于所谓的高收益应该时刻警惕。另外投资者在签署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核合同中您享受的服务内容,对于口头承诺的服务内容跟协议里面内容不符的,我们应该谨慎对待。”

投顾被骗案例大多都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1、被骗后保持冷静,收集好各方面的资料,不再轻易相信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后续打算;
2、及时寻求我们的帮助,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案件的处理,趁平台没有察觉之前进行部署;
 。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