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民法典来了,我只想劝你冷静
发布日期:2020-05-29    作者:杨谦律师

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赶在人大会议闭幕之前正式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几代法律学人数十年的期盼,终于在2020年瓜熟蒂落,其中交集的悲欣,交织的情仇,交错的理想,在在都让人心生感慨。

这部民法典的意义,怎么强调似乎都不为过。

民法典确实太重要了,这从人们给她贴的各种标签就可以看出来: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权利的“圣经”,或者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公民权利在私领域的“基本遵循”。

尤为重要的是,民法典是一张绵密的市民社会规则之网,她始终站在“民”的立场,以保护私权利为底色,与“公权力”遥遥相对,用理性和规则宣示着人之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的确,民法典是中国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最重要的是,针对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民法典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回应。

譬如,针对基因编辑、人工辅助生殖、人工器官制造等生物技术发展给生命权和健康权等传统人格权带来的挑战,民法典再次强调了对人体健康、社会伦理和公共利益的保护;

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革命新技术新应用对个人隐私和财产权益保护带来的新问题,民法典在积极回应新型权利创生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侵权的应对;

甚至,过去数月在抗疫防疫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譬如“监护缺位”等,民法典也以“共同监护”规则予以了回应。

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条款,毫无疑问,都进一步凸显了这部法典的时代意义。

不过,由于我国的民事立法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走了一条“先零售再批发”的路子,今次通过的民法典,其绝大部分内容此前已经体现在包括《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等民事法律之中,因此,对于实务界的法律人来说,这部民法典的意义可能不是那么太大——以前是厚厚的一本(民事法律汇编),现在还是厚厚的一本(民法典),差别不大,只是把此前分散在各个民事法律中的规则统合到了一个文本中而已。

所以,民法典的立法意义,严格说来,并不是民事法律规则的从“无”到“有”,而是从“多”到“一”。

那些对于民法典的溢美之词,基本法、宣言书也好,现代法治的基本支柱也罢,虽然都没错,但似乎都是在“从无到有”这一层面上陈说的。

如果能够更平常心一点,也许就能看到,中国的民法典立法事实上是一个规则的有机整合之旅,是“从多到一”的历史和逻辑过程。

事实上,只有更平常心地看待民法典,我们也才能更为清晰地洞见其真正的时代价值。

关于这一点,我很认同一位民法学者的判断,即民法典渐进式的立法过程,对于中国社会整体上的理性化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这些年来,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中国的民事立法逐渐含括了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无一不中。

民法典所昭示的平等和理性的精神,正是转型时代浮躁而喧嚣的中国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当然,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时代,一部无所不包、完美无瑕的“法典”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缈不可及的幻梦。

法律文本的滞后性决定了,民法典通过之日,或许就是其过时之时,而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以平常心看待民法典的重要性。

不到一周,就又实质性修改了40余处……可以预见,未来,民法典文本的修订很可能将会成为一年来一回的“大姨妈”式的常规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比法典的颁布更重要的是法典的施行。

也只有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一部法典的立法质量才能够被检验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民法典的挑战才刚要开始。

以此前被舆论热议的“离婚冷静期”为例,虽然立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社会公众对此并没有相对一致的认知,司法系统此前的试点经验积累也有限,因此,这一条款在正式上路后能不能达成立法者的初衷,或者又将带来什么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都还是未知之数。

其他类似的创新条款可能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民法典来了,但有关民法典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恰恰相反,立法只是序章,民法典的施行才是故事大幕的正式开启。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