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司法考试宪法基础复习:宗教信仰自由
发布日期:2019-02-1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一)含义(《宪法》第36条)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其含义包括:

  1.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

  2. 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

  3.有信仰同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

  4.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二)保障程度

  1. 内在自由的绝对保障

  宗教信仰作为精神自由,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不得非法干涉,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2. 外在自由的相对保障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三)宗教平等性与自主性

  1.宗教平等性

  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法律上平等,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宗教自主性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宗教团体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