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主要内容共三条,分别是: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并称:本解释施行后,最高法此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下面笔者结合实务经验逐条分析如下:
第一条,理论界称为“共签共债”、“合意共债”,即在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所负之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事后追认”指借款时仅夫妻一方借款,夫妻另一方并未知情,但事后通过如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形式加以认可该债务,则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笔者提示:债权人在向夫妻一方出借款项时,为避免事后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应当尽可能要求夫妻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第二条,理论界称为“家事共债”、“生活共债”,即夫妻一方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之债务,即使未经另一方的共同签字或者事后追认,也是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偿还。该规定的主旨是夫妻之间“家事”可以相互代理,这里的“家事”指的是“家庭日常生活”之事。根据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答记者问,“家庭日常生活”指的是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种类的8大类,分别是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娱教育及服务、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可归纳为:吃、穿、家具家电、医疗、交通、娱乐、住、商品。家庭生活的范围,可以参考上述8大类家庭消费,并根据夫妻共同生活的状态(如双方的职业、身份、资产、收入、兴趣、家庭人数等)和当地一般社会生活习惯予以认定。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是指通常情况下必要的家庭日常消费,对于超出必要的日常家庭消费范围的支出,则不属于家庭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应当由夫妻共同协商决定,夫妻一方无权单独决定和代理。
第三条,我们可归纳为“超家事不共债”,即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即债权人需要证明夫妻另一方在借款中获益或者同意。这里的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指的是上述第二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种类的8大类之外所负的债务。
实务中,债权人为达到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偿还债务之目的,主张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未借款的夫妻另一方,为达到不承担债务之目的,主张债务非用于日常家事。在双方皆无其它证据的情况下,法院应当如何判决?根据人民法院报 1月19日第三版《宁乡法院审结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第一案》的裁判思路推定,借款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法院会根据借款金额的大小,夫妻双方的职业、身份、资产、收入、家庭人数等加以认定借款是否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再进而分配举证责任。即法院如果认为该借款用于夫妻家庭日常生活,则债务由夫妻双方承担;如果认为债务用于家庭日常生活不符合常理,则债权人需要举证证明该债务符合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否则未借款的夫妻另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
归纳如下:日常家事范畴内的共同债务,债权人一般无需举证,夫妻一方如果主张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需要举证证明所负债务并非用于家庭日常生活;超出日常家事范畴的共同债务,原则上不作为共同债务,债权人主张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举证证明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