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民事诉讼案件中不容忽视的诉讼时效
发布日期:2018-01-26    作者:110网律师
在民事诉讼中,因原告错过诉讼时效期间造成权利不能得到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诉讼时效制度属于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将直接影响权利人的权利保护,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在权利受到侵害后,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也就是说,因为超过诉讼时效,债务人是否履行债务由由债务人自愿决定,法院不会强制作出债权人胜诉判决,更不会通过强制力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立正是为了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权利,提高交易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债权本身以及起诉权利并不丧失,也就是说债权人超过诉讼时效后仍可起诉,法院依然受理,在债务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时,如果没有诉讼时效中断、中止情形,法院将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
1、普通诉讼时效:大多数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适用该时效规定。依据《民法总则》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特殊诉讼时效:对于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法律规定了特殊诉讼时效。比如: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上述四种情形诉讼时效为1年。
3、最长诉讼时效是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即便权利人不知道权利受侵害也只能在20年内得到保护,且不存在中止中断情形;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的确定
一般来讲,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侵权行为连续的,以行为结束之时为起算时间。另外《民法总则》规定了特殊情况时效起算时间:
1、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同一债务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3、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律师提示:对于诉讼时效我们需注意以下问题:1、法院不能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只能在对方提出时效抗辩之时,才可以适用诉讼时效。2、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丧失时效届满的抗辩;义务人已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3、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4、某些法律规定的特殊案件不适用时效制度。
今天分享了诉讼时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今后将会与大家分享时效制度中的时效中止与中断,对于有关时效的问题,欢迎大家留言,一起交流,共同分享。
王蔚律师,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婚姻与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专注于民事、刑事诉讼业务,愿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帮助。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