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最新招聘骗局:应聘变成贷款培训 求职者月月还债
发布日期:2018-01-12    作者:崔新江律师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轻信别人,而骗子深谙人性的弱点,精心设计的圈套通常大学生很难识别。特别是暑期里,诈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1、传销式淘宝刷单诈骗
和普通的刷单诈骗不同,这类刷单除了以各种优惠的名头吸引受害者加入,然后收取各种费用以外,还让受害者再去找下家行骗,将受害者也拉入诈骗环节。同时,刷信誉和刷单类的诈骗有些类似,刷单是以提高商品销量为借口行骗,而刷信誉则是给商品留好评。有时候,刷单和刷信誉被骗子捆绑在一起,让受害者一次中招,两次受骗。
2、黑中介诈骗
骗子会将自己伪装成兼职中介,以帮忙找兼职、暑假工为由,拉学生进入群,然后借各种名义收取学生的会费、报名费、信息服务费等。一旦大学生交费,要么直接被拉黑,要么收到的都是没用的工作信息。
3、挂机挣钱诈骗
一些大学生暑假没事干喜欢打游戏,这类诈骗就多见于网络游戏类。一些网络游戏中的关卡任务需要花费大量在线时间去完成,催生了替游戏玩家挂机的兼职。而诈骗分子就打着“游戏内挂机一小时5元”“在家玩游戏就能挣钱”等旗号让受害者上当受骗。
4、找工作需警惕“入职贷”
  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贷款产品,满足人们提前消费的需求。对于求职者,尤其是刚走出校园没有收入来源的毕业生来说,如果“入职培训”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多数人愿意提前消费,用高昂的学费换取前途。
  很多居心不良的公司,正是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缺乏深度思考的特点,与信贷公司合作“唱双簧”。用人公司以“好工作”诱使应聘者参加学费虚高、名不符实的培训,再联合信贷机构放“助学贷款”给求职人,从中赚取“服务费”等。而毕业生一旦入局,就等于踏上漫漫的还贷路。
  大多数参与“求职贷”的招工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一些给出的工作岗位与先前承诺不相符,一些找各种理由拖延求职者,甚至以“培训不合格”为由拒绝其入职。
凡是涉及入职培训要交高昂学费的,要提高防范意识,警惕掉入“入职贷”陷阱。
5、求职者要提防四种“高智商”圈套
一个新的趋势是,一些企业和人员打着招聘的名义,设下了“高智商”的圈套,会误导求职者。对此,求职者需要提防四种“高智商”圈套。
圈套1:以招聘名义收培训费
此类企业在网站刊登广告,声称要招聘工作人员。等求职者前来应聘,则要求参加付费的岗前培训。此类企业多为培训机构,打着招聘的幌子收培训费。
圈套2:假借招聘免费用工
假借招聘考试,让求职者免费干活。如有企业在“笔试”中要求求职者进行平面设计,可考试结果则是无一人被录用,求职者稀里糊涂就被人免费使用了半天。
圈套3:招聘实习员工不给转正
招聘网络管理实习人员,实习期月薪2200元,转正后月薪4000元以上……可实习了半年,招聘企业也不给转正,仅签订“见习协议”。员工干着正式员工的活,却领着“见习补贴”,这实际上是企业刻意降低员工工资的做法。
圈套4:虚实工资圈套
一些招聘信息中,工资标注特别高,让求职者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兴趣。实际上,工资是“责任薪资”,只有完成了工作任务才能拿到,而任务量刻意定得很大,普通求职者很难拿到标注的工资。
6、律师说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如果单位涉嫌以聘用劳动者为名实则骗取劳动者的培训费用,劳动过程中涉嫌欺诈,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求职者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公司退还培训费用,求职者与第三方所签下借贷协议中的“霸王条款”为无效条款。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