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经济危局中的美国总统大选
发布日期:2009-02-26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悠悠地谈美国大选的民众心理。不久,一场金融风暴兜头兜脑袭来,一下子冲乱了竞选常态。

  当时佩林刚刚亮相,出来就是满堂彩,一把将麦凯恩的民调比例拖了上来。可佩林显然内功后劲不足,表现多有失常。常态竞争下,共和党阵营尚可慢慢调整,可以维持均势力敌的架势。但是,金融瞬间土崩瓦解,把很多人都逼得要跳墙。尽管两党还是有自己的死忠追随者,金融局势却必然改变了许多中间选民。所谓中间选民,就是相比之下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恒定理念,他们更务实。两党候选人总是对于他们亮出种种具体承诺,循循善诱。可是现在,他们面前细细权衡思量的空间突然被挤压,更可能因瞬间反应做出决定,甚至被危机逼得慌不择路。讨论了一年的所谓“美国是否准备好了接受女人抑或黑人总统”等等话题,现在听起来都显得穷极无聊,早被大家抛在脑后。压倒一切的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谁能领我们走出危机。

  选民往往凭印象做选择这让我想起16年前的大选,老布什和克林顿角逐。当时虽然没有凶猛的经济风暴,可是美国经济气息奄奄,一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模样。当时的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日本财团在美国一栋栋地买名楼,印象最深的是标志性建筑川普大楼也眼睁睁地看着被日本公司买了去,日本人还买好莱坞电影公司,大片买地更是不用提,并且公开宣称,要零敲碎打,多少年后就可以“买下美国”。当时美国到处裁员,亚特兰大市当街一条期期艾艾的大标语:“假如我们都买日本车,我们孩子的工作在哪里?”劝导大家买美国国产车。我看了想,这哪里像有自由经济底气的美国?最后老布什出访日本,商谈希望日本购买美国产品,在电视镜头前突然晕倒,全世界都看着美国总统四出求救不成、急火攻心的绝境。谁会想到美国经济很快咸鱼翻生,而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之下,把买进的美国产业又如数一一吐了出来。

  当时大选,克林顿只不过四十来岁,能言善辩,加上戈尔,经常穿条牛仔裤刻意挽起袖子,一副摩拳擦掌要上阵大干一场的架势,活脱脱两个生气勃勃的年轻帅哥。而相比之下,经济危机中的老布什永远西装革履、一副老牌绅士姿态,直观形象就是在困局中没有新意。现在去问问当年的选民,谁记得什么民主党的经济方案?选民们凭印象就是年轻力壮的有力气撑起半边天。所以竞选中什么克林顿的躲兵役嫌疑、抽大麻嫌疑、性骚扰嫌疑、白水案投资弊案嫌疑等等,相比生死存亡的经济危局都根本无人当真关心。有些评论家惊叹今日民众只是被竞选技巧所吸引,其实在危局中选举一直是这样的,许多民众心慌意乱,一脸病急乱投医的慌张,这个时候竞选技巧造成的表面新印象很容易起决定性作用,甚至逻辑倒挂,没有经验比有经验好。

  例如,历史学家今天分析起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中,那场著名的轰轰烈烈竞选中,小罗斯福和他的竞争对手胡佛,他们两个对国内救济和经济恢复政策的见解并没有根本差别,他们都赞成联邦政府直接支付救济金,都赞成主要依靠州和私人的救济机构,都相信政府要最低限度地削减经常性开支。但是,他们给公众造成的印象却是截然不同,在竞选中,胡佛总统被对手成功描绘为坐在白宫“行动迟缓、无动于衷、凡事不问”的总统。这种印象的形成,和危机发生时胡佛正在任上而小罗斯福却是“挑战者”有关。这也是今日奥巴马无经验似乎不再成为缺点反而好像是优点的原因,他在强调自己是求变“新锐”的同时,也竭力把麦凯恩和现任总统扫作一堆。在常态下,民众还有心理空间和能力质疑奥巴马的“改变”口号,要改变的具体对象到底是什么,又如何改变,现在夜半临深池,也就管不了那么多,好歹死马当作活马医,心想江湖郎中可能更有绝招呢。

  这样的反应是否可以责怪民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选民选,民众永远不错的,就像“顾客是上帝”永远都不错。所以,选举中的诚实可能反而吃亏,虚张声势反而势头夺人。如何因此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这是政治学家的书斋课题。实际上,不论对哪一个经济方案的判断,都已经超越了民众的判断能力。记得当年小罗斯福在上任之后,在1937年10月遇到第二次经济风暴,势头凶猛看上去好像和1929年差不多了。罗斯福一度完全不知所措,因为对于采取行动的方案,内阁深刻分歧;而政府的经济学家顾问们“意见纷纷,莫衷一是”。罗斯福告诉记者,他收到了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信:“一位说,整个问题是资金周转的速度问题。另一位说,不要理会那个资金周转的代数公式;整个问题是一亿三千万人的购买力问题。”罗斯福最后“几乎是哀叹地说:”这样的研究真是妙不可言‘“。现在七十年过去,经济学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理论也一套一套,可是,正因为如此,在老百姓听来,更是两派都有一定道理。连经济学家都在电视上争得面红耳赤,这样专业的议题,老百姓又如何作学术判断?当然只能凭印象了。最后的抉择与其说是判断,不如说是信仰(believe)了。

  谁上台经济形势都一样那么,不同的人上台,经济形势是否有太多差别?虽然有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佳话,可经济和行政分支的关系并非一直就是紧密的。这次金融风暴的产生与其说和总统有关,还不如说和格林斯潘更有关。这次金融风暴的根源仍然在金融领域,而不是政府开支。当年克林顿时代经济果然十分兴旺。而事实上,克林顿上台,当时长期的经济低迷恰到转折关头,IT行业异军突起也在那些年头,克林顿时代经济顺顺当当,好运气占了一多半。换个人当总统,大致也不会差多少。今天的美国经济评论已经在说,这次金融风暴之后,两党在国会联手通过的一些拯救方案,都会有一些明显效果,在新总统上任之后都已经可以受益,都可以借此吹点牛,说明自己领导有方了。而长期的经济复苏也都需要时间,哪个上去都不可能马上见效,这是奥巴马已经在放话,说是需要一千天的原因,一千天已经是大半个总统任期了。更何况,今日的经济拯救,都不是哪个总统一个人能说了算的,都要大批经济学家参与并与两党联手的国会密切合作,那是个复杂的运作过程。

  现在股市再糟,也没有人从股市往外拿钱。因为大家隐隐知道有谷底,不是万丈深渊,没有人如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发生时那样,认为世界要崩溃。因为相信不论谁上台,政府都还有能力调整。大家心里也知道,既然差不多接近谷底,谁上台,也就是领着慢慢再往上爬。

  真正要吸取的教训,还是国会已经在着手做的,对证券公司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的监管立法。记得在安然公司出事的时候,我在评论中写了几次,觉得早晚要出大事,因为多少年来,读报纸经济版,经常读到的就是频繁发生的金融证券违规。在安然公司出事之后,一本详细介绍事件过程的书里早已经指出,现在的金融证券行业的庞大和复杂,已经使得专业监管变得万分困难。这都不是换个总统就能够立即解决的。

  看竞选版图,美国的民众对比大势仍然和以前差不多。这也是双方在最后时刻还不敢贸然给出最后结论的原因。今天选举也依然白热化,家里从来没有接到过如此之多的竞选电话,双方阵营的都有,今天大选,直到昨天晚上竞选电话还响个不停。所以,既然大片的投票区域是大致恒定的,那么最后的道路很可能就是一些慌不择路的人替大家抉择。

  不管怎么说,经济危机是每个人的噩梦,但毫无疑问是奥巴马额外加分的天赐良机。(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林达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