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要谨守法律底线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刚送走一位遭遇疑似互联网金融诈骗的当事人。说是疑似,是因为这个案件公安还没有立案,对案件性质不应该做出肯定的判断。而公安机关不立案,是因为当地公安机关从来没有办理过涉及互联网的金融诈骗案件,生怕办成了错案,所以非常地谨慎。一方面我们理解公安机关的苦衷,慎用刑法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司法精神;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法律规则的缺位或者说执法人员对法律理解的刻板。
从几年前开始,金融创新的热度一直在升高。近来,余额宝、京东白条等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对于这些新的金融产品,有的人乐见其成,也有的人认为应该严格控制,还出现了“几大银行联合打压余额宝”这样的新闻。两会期间,余额宝等新的金融产品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总体而言,大部分人还是支持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不会取缔余额宝。这是利好消息,相信两会之后,会有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就本人而言,已经接到若干个朋友的电话讨论互联网金融的问题,许多行业的许多公司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想法,想设计出自己公司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于这些咨询,我给出的第一个意见就是: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懂法,一定不能头脑过热。也许是作为律师的一种保守的职业习惯让我给出了保守的建议,不过,很多情况下金融创新与犯罪的距离并不远。
金融与资本最近,很多企业家不能拒绝诱惑。黄光裕、吴英、孙大午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过,我们也看到在一些金融类犯罪的案件中,法律界争论是很大的,比如吴英案。之所以争论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法律规定不明确以及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不一致。比如合法的金融产品和非法金融产品之间的界线在哪里?究竟是法无明文规定即为允许,还是法无明文规定即为禁止?
互联网金融把金融跟普通人联系在了一起,玩投资成为了没有门槛的游戏。当和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账户关联在一起的时候,互联网金融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不仅仅是金融行业的问题,可能会发展为社会问题。互联网金融产品越来越热,以后会不断地有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面世,更多的普通人会关涉其中。这股热潮中已经出现、以后可能更多浑水摸鱼之辈,打着互联网金融的牌子干着非法的勾当。这个时候,一方面要鼓励重新,另外一方面监管机构需要画出几道红线,司法部门也应该做出反应,拟定法律规则与监管机构接轨。
只有画出法律底线,法律底线才能坚守。只有坚守法律的底线,互联网金融才能走好。
(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赵虎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