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从业资格管理
发布日期:2013-03-22    作者:连会有律师
 保定连会有大律师
 第六条 国家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实行从业资格考试制度。 
    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

    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从业资格,方可从事相应的道路运输活动。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取得从业资格的比例分别是相关经营者依法获取机动车维修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七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应当按照交通部编制的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组织实施。
  第八条 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月组织一次考试。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

    道路运输经理人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年组织两次考试。

    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管理权限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确定。

    
第九条 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1年以上;

    ()年龄不超过6O周岁;

    ()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 

    ()掌握相关道路旅客运输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

    ()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条 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年龄不超过6O周岁;

    ()掌握相关道路货物运输法规、机动车维修和货物装载保管基本知识;

    ()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一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年龄不超过6O周岁;

    ()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

    ()取得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或者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2年以上;

    ()接受相关法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了解危险货物性质、危害特征、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二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年龄不超过6O周岁;

    ()初中以上学历;

    ()接受相关法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了解危险货物性质、危害特征、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三条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技术负责人员

    1.具有机动车维修或者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熟悉机动车维修业务,掌握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质量检验人员

    1.具有高中以上学历;

    2.熟悉机动车维修检测作业规范,掌握机动车维修故障诊断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技术,熟悉机动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车辆技术评估(含检测)作业的技术人员

    1.具有初中以上学历;

    2.熟悉所从事工种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了解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

    
第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理论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具有2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2.年龄不超过6O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汽车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常用伤员急救等安全驾驶知识,了解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了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教学知识,具备编写教案、规范讲解的授课能力。

    ()驾驶操作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符合安全驾驶经历和相应车型驾驶经历的要求;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或者高中以上学历;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和应急驾驶的基本知识,熟悉车辆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具备驾驶要领讲解、驾驶动作示范、指导驾驶的教学能力。

    ()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

    1.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汽车及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2.掌握道路旅客运输法规、货物运输法规以及机动车维修、货物装卸保管和旅客急救等相关知识,具备相应的授课能力;

    3.具有2年以上从事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学经历,且近2年无不良的教学记录。

    ()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

    1.具有化工及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及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2.掌握危险货物运输法规、危险化学品特性、包装容器使用方法、职业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等知识,具备相应的授课能力;

    3.具有2年以上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经历,且近2年无不良的教学记录。

    
第十五条 申请参加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1),并提供下列材料:
    ()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

    ()申请参加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还应当提供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证明。

    
第十六条 申请参加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2),并提供下列材料:
    ()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

    ()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或者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及复印件;

    ()相关培训证明及复印件;

    ()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证明。

    
第十七条 申请参加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学历证明及复印件;

    ()相关培训证明及复印件。

    
第十八条 申请参加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3),并提供下列材料:
    ()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学历证明及复印件,申请参加技术负责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也可以提供技术职称证明及复印件。

    申请质量检验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还应当同时提供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和维修技术工作经历证明。

    
第十九条 申请参加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4),并提供下列材料:
    ()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

    ()学历证明或者技术职称证明及复印件;

    ()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出具的安全驾驶经历证明;

    ()相应车型驾驶经历证明;

    ()申请参加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和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教学经历证明。

    
第二十条 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当安排考试。
    
第二十一条 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1O日内公布考试成绩。对考试合格人员,应当自公布考试成绩之日起1O日内颁发相应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
    
第二十二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有效期为1年,考试成绩逾期作废。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在从业资格考试中有舞弊行为的,取消当次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无效。
    
第二十四条 交通主管部门或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档案。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档案包括:从业资格考试申请材料,从业资格考试及从业资格证件记录,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记录,违章、事故及诚信考核、继续教育记录等。

    
第二十五条 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提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相关从业信息的查询服务。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