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河北保定交通事故专业资深大律师:如何区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责任与交通事故认定书
发布日期:2011-08-01    作者:连会有律师
河北保定交通事故专业资深大律师:如何区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责任与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
  
  答:在道路交通事故索赔实务中,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把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相混同。将两者区分开来,不再将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事故认定书作为确定民事赔偿责任的依据正是新法出台后的一个重要进步。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如果是适用简易程序的,作出事故认定书;如果是适用一般程序的,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事故认定书和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性质是一样的,但与民事赔偿责任有区别。考虑到简化表述的需要而且作出事故认定书时双方争议不大,往往不存在索赔问题,下面仅比较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之间的不同。
  1.二者性质不同。
  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既不是民事责任,也不是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换而言之,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不属于法律责任或义务的范畴。
  对于责任一词的含义,《高级汉语词典》认为该词是一个多义词,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一个是应当承担的过错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属于其中第二种含义,即应当承担的过错
  这可以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规定中判断出来,该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这也就是说,交通事故认定书性质上是一种证据。而所谓证据,指的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所以,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也应当是一种对事实的判断,即应当承担的过错,而不是义务。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内容就是双方对该事故应当各自承担多少过错,是主要过错还是次要过错,是全部过错还是没有过错,或者双方同等过错。
  而民事赔偿责任显然是一种义务,并且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属于责任一词的第一种含义。由此可见,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别在于,民事赔偿责任是一种法律义务,而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是一种对事实的判断,其实就是对当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应承担的过失作出的判断。
  2.两者确定的方式和依据不同。
  民事赔偿责任确定的方式如前述,可以分为当事人自行协商,调解和协商等三种方式,其确定的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其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得知当事人尤其是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认定书被认定为没有责任的,仍然有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且即便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其民事赔偿责任的确定仍然可以不以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责任作为依据,因为后者只是一个证据,如果双方对此有争议,无法协调,则必须经过法院审查方能作为确定民事赔偿责任的依据。
  我们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应当被看成一种鉴定结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也就是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交通警察发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九条: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所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即便不能出庭,也应当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应当事人、证人要求保密的内容外,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可以查阅、复制、摘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复制的材料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
  最后,我们建议,如果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应当依照前述《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开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同时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九条要求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交通警察出庭接受质询。
  而且还应当注意的是,可以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的当事人并不限于一方当事人,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无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本方还是对方提供的,都可以要求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交通警察出庭接受质询。
//www.shigu.org/381a.html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