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司法考试常规考点:缓刑期间犯罪
发布日期:2011-03-1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司法考试经常考察缓刑期间犯罪。缓刑期间犯罪再适用缓刑不符合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适用缓刑的实质性条件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尽管法律没有明确什么情况属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但是也并非完全无法进行规范性判断。既然犯罪人在前罪的缓刑期间又犯罪,这已经表明其人身危险性较大,因此,后罪就丧失了“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适用条件。

  缓刑期间犯罪再适用缓刑会导致刑法的不公正性和不均衡性。这种不公正性和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根据刑法第七十五条、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关于会客、迁徙等规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如果缓刑期间犯罪又被适用缓刑,那么会属于在缓刑期间实施违法、违规且情节严重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撤销缓刑而将其“收监入狱”;如果缓刑期间实施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构成犯罪的行为,却仍被适用缓刑而不用“坐牢”,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其二,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累犯不适用缓刑,而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缓刑期间再犯罪与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罪相比较,前者无视法律约束,其人身危险性更大、可改造的难度更大,既然累犯都不能适用缓刑,那么缓刑期间再犯罪就更不能适用缓刑了。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