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2011年司法考试——《劳动法》精讲考点汇总(三)
发布日期:2010-12-10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三、劳动基准法

  (一)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加班制度:⑴一般情况下的延长工作时间: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须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并获得同意,同时受延长工作时间的时数限制。一 般每天加班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合计不得超过36小时。⑵禁止规定: 禁止安排未成年工、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和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 .⑷加班的工资标准: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二)工资法律制度

  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计划生育补贴、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按照规定未列入工资总 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发明创造奖等,不属于工资范围。这部分内容的考试主要针对工资保障,注意以下内容:1、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 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2、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 资;3、劳动者在试用、熟练、见习期间 ,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4、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未完成劳动定额或者承包任务的情况下, 用人单位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5、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支付给其的病假工资或者疾病 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支付标准;6、上述“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补贴、津贴,以及按照国家规定 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四、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一、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方式

  (一)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二)调解仲裁诉讼: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其他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 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 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二、适用调解仲裁的劳动争议范围

  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三、 劳动调解

  (一)调解主体: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二)调解程序:

  1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2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3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三)部分调解协议的司法效力

  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