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转载]中国实施宏观调控阻力何在?
发布日期:2010-05-14    作者:110网律师
【说明】2010511的《参考消息》转载了香港《南华早报》署名文章,文章作者谢国忠是一个见解独到、犀利的经济学家,面对中国的诸如楼市、股市等经济热点问题,有人说他是一个老是唱空的“乌鸦”,遗憾的是,这只“乌鸦”的预言常常是正确的。
 
谢国忠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在世行的五年时间,谢国忠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谢国忠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源自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预见到了陷阱。他清楚地看到“亚洲经济有巨大的结构性问题”。这使他在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
 
同样是在1997年的夏天,谢国忠看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通缩,并意识到中国经济将从短缺走向过剩。而当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维持在8%的高水平,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谢国忠的观察是,原来很多产品短缺导致中国人消费的欲望很强烈。到了1997年左右,这些短缺的产品基本得到满足,消费欲望就开始下降。中国毕竟是一个财富积累较低的国家,不能保持高消费的水平。他因此提出通缩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主旋律。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是这些先见性的观察后来经现实证明是正确的。
 
我们见识过太多的所谓经济学家,面对国内的楼市和房产市场,有的故弄玄虚、不知所云,有的为了既得利益集团辩白,完全失去了经济学家的立场和良知。以下转载的文章同样保持了谢国忠先生一贯的锐利、直率和一针见血,可谓真知灼见,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经济学家所具备的力道吧。
 
 
 
 
 
中国实施宏观调控阻力何在?
 
作者:谢国忠
 
香港《南华早报》510目文章,原题:驾龙
 
强大的利益集团使中国的宏观政策陷入瘫痪,这将产生不祥的长期影响。地方政府把高地价看作生命线。国有企业不希望利率上升。出口商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宏观政策已经沦为可怜的精神疗法,依赖媒体上官员的只言片语和微小的技术性举措恐吓投资者。与此同时,通胀势头继续加剧。除非中央政府咬紧牙关做出选择,否则经济或许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破坏性调整。
 
  第一要点是,因为制造业的利润开始下降,开支又需要增加,地方政府已经靠房地产部门获得收入。20年来,吸引工商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沿海省份通过促进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走向富裕。但是,5年来,这种经济状况已经改变。上升的成本严重抑制制造商的利润,地方政府现在大多提供补贴以吸引企业。真正的收入游戏已经转向房地产。
 
  第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贷款使这些企业迅速扩张。内地的债务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家庭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其实是付给政府的钱。让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已经成为保护国企部门的国家政策。通胀之类的其他考虑都被抑制。
 
  第三,中国的出口商受到成本上涨和全球需求疲弱的影响,他们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税收上升和更严格的环保标准等也是他们不满的原因。这些企业仍然在中国制造部门中占据半壁江山,有能力影响政府政策。
 
中国目前的政策组合是给供应方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补贴。过去的补贴是低工资和低资源价格。现在,资源价格高了,工资也在上涨。高地价和低利率已经成为国有部门的两大支柱,以减轻出口部门的负担。高地价和低利率其实是在对家庭征税。从本质上说,中国老百姓的工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却损失很大:房子越来越住不起,利息收入也明显减少。这种情况表明,国有部门规模过大,而效率过低:无法仅靠市场力量生存下来。这种宏观困境体现的其实是体制问题。
 
中国的政策走过直接阻力最小的货币扩张和资产通胀之路。资产通胀背后的主要目的是政府可以从中征税。这给人们追逐迅速致富的梦想提供了场所,而且只要市场上升就受到欢迎。这还为影响力巨大的内部人士提供机会。中国近年来的政策一直支持资产通胀并非偶然。
 
中国资产泡沫的发展速度很可能是史无前例的。住宅存量、正在施工的项目和收受地产抵押给予长期贷款的地产银行可能是GDP3倍。它们的价值7年前还微不足道。北京、上海的住宅资产价值与GDP比率和1997年的香港相似,其出租收益也与当年的香港类似。此外,内地还创造出空置房这个独特现象。我猜测其数目在1000-12000万套。
 
中国资产泡沫的发展速度很可能是史无前例的。住宅存量、正在施工的项目和收受地产抵押给予长期贷款的地产银行可能是GDP3倍。而它们的价值7年前还微不足道。 中国的泡沫破裂后将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但是,中国有很多人希望维持泡沫原状——不扩大,也不缩小。但是,市场扭曲的时间越长,最后的报应就越大。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