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议会”将促进英选举制度改革
发布日期:2010-05-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至少从稳定政局的目的看,“悬浮议会”并不是现行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欲追求的理想结果,但“悬浮议会”的出现毫无疑问会成为英国选举制度改革的一剂催化剂
王玉苹
在经济危机和政坛丑闻的双重背景下,2010英国大选被认为是自1992年以来最为激烈、前景最难预测的一次选举。三大竞选党派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争取选民的支持。5月7日最终的计票结果显示,保守党获得英国议会下院649个议席中的306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现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获得258个席位,自由民主党获得57个席位,其他党派获得28席。由于三党均无取得649个席位的至少半数,即326个以上绝对多数议席,出现了英国自1974年以来首次“悬浮议会”局面。
按照英国的宪法传统,行政权对立法权负责,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英国首相所组建的内阁必须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和信任。如果议会否决政府提出的重要议案、财政法案或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内阁应该辞职或提请英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如果大选后,原执政党仍占多数议席,内阁可以继续执政,否则内阁必须辞职。因此“悬浮议会”的出现,给英国政坛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英国历史上上一次的“悬浮议会”出现在1974年,当时的保守党首相爱德华·希思在获得少于工党议席的情况下,试图用四天时间组建一个政府,但结果以失败告终。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成立的少数党政府直到他再次召集大选也只持续了七个月的时间。
议会悬空也是英国的选民不愿见到的结果。英国失业总人数目前达到250多万,升至近14年来的最高水平,许多选民深感就业和生活之痛,期待出现强有力的政府改变这一状况。而“悬浮议会”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这种期望值。根据惯例,新的联合政府应该在本月25日女王在议会发表讲话前组成,各党都需要在此之前展开紧张的纵横结盟谈判。考虑到政纲差异以及联盟后是否能获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联合政府的组建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英国缺乏联合执政的政治传统,现有政党之间也从未尝试建立实现联合执政所需的谈判、妥协和分赃机制,一个团结有效的联合政府是否能够出现很难预料。理论上,如果保守党和工党都不能完成组阁任务,英国女王可能会在各党提请下宣布重新举行大选。
大选后的局面使人们不得不重拾英国选举制度改革这个话题。自1429年以来英国议会选举就采用“简单多数制”,即在应选名额为一名的选区中,得票最高者进入议会下议院。获得议席最多的党派领袖自动当选为英国首相。批评者认为,“简单多数制”下选票与议席不成比例,政府可能会成为少数派政府。由于政党当选是依据选票的地理分布,而选民的选票具有连续性,小党的选票多被牺牲了,选举有失公平。事实也证明自17世纪以来,英国就一直维持着两大党轮流坐庄的局面。1910年,英国皇家选举改革委员会曾建议采用比例代表制进行议会选举,但由于上下议院对选择投票制和单一可转移投票制意见不一而搁浅。此后小党对选举制度改革的呼声从未停止过。大党的支持则由于选举失利,尤其是近年选举中选票率持续走低的工党。今年2月布朗就曾抛出选举改革这个“橄榄枝”,提议2011年就英国选举改革进行全民性公投,并许诺工党若继续执政,会出台相应的改革法案。作为该选举制度的受益者,保守党是维护现行选举制的主要代表。其理由是“简单多数制”能有效地选出获得多数选票的议员,继而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议会多数党。通过这样两次简单多数的淘汰,自然产生稳定的一党制的政府。而比例代表制易于导致多党林立,党派联合组成的政府混乱、软弱以及不负责任。
至少从稳定政局的目的看,“悬浮议会”并不是现行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欲追求的理想结果。无论是来自民众的呼声,还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这种局面必会促使保守党考虑选举制度的改革。而与工党还是保守党合作,自民党均有机会推动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尽管对选举改革的主张会各有不同,但“悬浮议会”的出现毫无疑问会成为了英国选举制度改革的一剂催化剂。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国际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