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及预防探析
发布日期:2010-03-2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内容摘要]时下,网络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我国的网民人数在不断增加,而青少年以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好奇心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力军。然后,伴随着网络而来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广阔的空间,更带来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不断上升的青少年网络犯罪便是其一。如何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祖国的未来。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网络已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据统计,2007年我国网民数已达到1.62亿人,青少年网民占85.8%。而在我国的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网络在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前景、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在制造诱惑和罪恶。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90%的青少年上网是玩网络游戏,其余是网上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网站。而浏览不健康网站和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因。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探析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原因,对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作有益的探讨。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发展,青少年正成为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计算机网络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新现象。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不可耐地投身到网络中,过分依赖网络,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网络不但吞没了他们的求知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也吞噬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时光。从近几年的网络犯罪案件的侦破与立案情况看,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利用网络实施盗窃、绑架、故意伤害、诈骗、抢劫等传统型的犯罪。网络的虚拟性为青少年实施犯罪时提供了伪装空间和便捷的途径。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地址等隐蔽起来,然后实施犯罪行为。

2.利用网络侵犯公共信息安全。青少年思维活跃,接受新技术新技能快,由于争强好胜,青少年常常以黑客身份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系统或侵入国家政治经济及军事等要害部门,盗取国家机密、商业秘密。

3.利用计算机网络制造传播网络病毒。青少年制造病毒和传播病毒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报复、有的是为了一时之兴、有的是为了打赌、有的是被人利用,但造成的危害却都很大。我们还清楚记得,2006年震惊全国的“熊猫烧香病毒案”,该病毒在短短两个月内使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案件的几名主要嫌犯的年龄都在20几岁。

4. 利用网络制作、传播、出售淫秽物品等,从事网络色情犯罪。青少年一方面成了网络色情的最大受害群体之一。但另一方面,一些青少年不仅自己浏览色情网页,还单独或伙同他人制、传播、出售淫秽物品,由受害者转而变为网络犯罪的行为主体。例如,轰动全国的我国淫秽色情网站第一大案“九九情色论坛”的主犯的年龄仅19岁。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特征也有独特性。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行为,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和其它犯罪一样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和应受刑法处罚的基本特征,同时它又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1.出现了低龄化趋势,并逐渐向高智商化发展。网络犯罪分子的年龄普遍呈现低龄化趋势,大多为16、17岁的青少年。这些人有较高的学历背景,都能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熟悉网络结构、性能、原理,在网络知识方面有一技之长。一些青少年利用自身熟练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进行网络犯罪,作案手段十分高明 表现出高智商犯罪的特点。

2.网络犯罪隐蔽性高、匿名性强,侦破难度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网络犯罪是通过操作程序等实施的,参与者的身份被虚拟化为一个个的数字,时间和空间范围都难以限制,工作人员很难取证把握住罪证事实,侦破难度大。

3.犯罪手段多种多样,社会危害性大。一些青少年利用自身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实施多种多样犯罪,例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侵犯隐私、发布网络虚假信息等,使得案件扑朔迷离,侦破起来费时费力。另外,由于计算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国家和公民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青少年网络犯罪目标往往直指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造成的损失比传统犯罪危害更大。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犯罪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青少年时期正处在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个体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加上现实生活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和扭曲,从而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青少年成长中的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产生矛盾,而在网络中能找到补偿的空间,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正好符合了青少年的需要,使得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主要人群。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青少年对网络聊天的言论缺乏约束传播淫秽之物,道德和责任感减弱,法律意识淡化,犯罪感缺乏,严重的甚至触犯刑律。

2.当前的网络法制体系不健全,使得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缺少法律制约。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和惩治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如修改后的现行《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但现有的法律远远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状况,尤其是许多新出现的网络问题使得法律无法约束,出现法律空白。

3.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为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网络上充斥的色情、反动、暴力信息以及充满陷阱、管理乏力的网络聊天室的泛滥为青少年网络犯罪埋下了诱因。一些无序经营的黑网吧也是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罪魁祸首。一些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不顾不良信息对任由青少伤害,任由青少年浏览各种色情、反动、暴力网站,甚至还提供色情、反动、暴力网站和资料供青少年浏览。同时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成为滋生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温床。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玩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会诱使玩游戏的人将自己定位为攻击者的角色,增强攻击性行,从而滋生了犯罪的冲动,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4.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也是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一些道德败坏的不法之徒在网上肆意散布色情、暴力等各种影像资料以及网络游戏的盛行使部分青少年过分痴迷其中,无力自拔,由于无法支付网络游戏费用而铤而走险。学校在教育中对学生道德教育和网德教育不足,对差生的消极评价,对不良行为的学生反感和歧视,导致一些学生自我放弃,痴迷网络,在网络中寻找自信和快乐。而家庭教育不当,对子女电脑监管不严,甚至一些家长的不良言行也影响了子女。

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探析

要有效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应采用疏导和教育为主、惩治为辅的原则,多管齐下,多方面开辟途径,从客观社会环境和主观因素等方面来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1.构建网络文明,传播积极、先进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网络文明的建构需要道德自律、法律规制与技术支持这三方面的合力,即需要道德、法治及技术三个层面的一体化。同时加大网络德育力度,大力加强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正面网络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提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内容,满足他们对信息资源的渴求。通过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来开辟出网络德育的新天地。

2.加强网络法制宣传与教育。应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宣传,让青少年网民明白在网上的权利和义务, 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做哪些事情是合法的,做哪些事情是不合法的,从而是使青少年能辨别是非,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

3.加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多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教给学生必要的上网常识,指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高尚上网。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对于家庭入网者,家长可以在电脑端加过滤软件,提取精华,剔除糟粕。家长还应重视青少年青春期的科学教育,给他们精神生活的指导。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加强网络系统规范化,完善网络秩序。除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外,络安全管理也是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公安机关必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警察队伍,强化网络日常的维护、监督和安全管理。同时,国家、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与研发,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5.提高执法、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努力推行上网实名制。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可以由法官等司法人员深入学校开展网络法律教育,通过司法人员的言传身教和案例展现,增加青少年的认同感,增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意识。眼下,一些地方推行的上网实名制可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执法人员应严格执法,对网吧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违反管理的经营者要坚决严格处罚。

6.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网络内容分级管理。对于网络游戏的内容 ,应做专项分级管理,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网络游戏能否进入市场进行鉴定和甄别,从而打造一片属于青少年的网络绿色空间。

7.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 ,分化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各级团组织可以通过网络多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可以建立青年网站,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青少年的眼光,可以通过学习、交流、网络讲座、就业指导、交友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 ,团结和凝聚青少年,从而使青少年拥有健康积极的网络生活。
 
参考文献

1.《网瘾与青少年犯罪》,王道春,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迷恋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樊春芳,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 期.

3.《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 王志红,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 3月.

4.//tech.sina.com.cn/i/2005-11-22/1711772563.shtml

陈新林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