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探讨
发布日期:2004-07-2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文章论述知识经济下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必要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内涵,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对策。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三分之二的人口靠中小企业生活;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额的60%,中小企业是大部分城镇从业人员的主要生活来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最近江泽民主席在东北、华北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放开搞活国营中小企业,重视发挥国营和其它所有制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注重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适应知识经济 增强创新意识

  本世纪末,知识经济正在悄然兴起。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其它生产要素的总和。例如,美国在90年代,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微软公司就是知识经济型企业的典型,其靠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在短短20多年里,从一个3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公司。其系列化的软件产品DOS、WINDOWS、OFFICE……不仅为其带来80%的市场份额,而且还为今后的市场创新留有更大的余地。软件不断升级,携带其软件的微机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产品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是微软成功的主要法宝。可见,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的第一决定因素,不是有形资产的大小,而是其中高新技术的含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的大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尚处在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比美国落后40年。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如果以美国现有水平作为一个发展标准,以1来衡量的话,我国仅有0.26.我国的知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水平,1996年为23.06%,还不及美国50年代29%的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小,1995年仅31.1%.有关媒体报道,我国企业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0%.这些表明,我国合肥市处在工业化中间阶段。经济上仍以工业、农业经济为主,同时多元经济形态、多种生产方式、多层次技术水平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经济增长在很大程上还依赖资源、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投入来取得。  从目前国企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国企除体制、经济转型期等原因外,技术落后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少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经营方式,技术基础薄弱,产品档次低,环境效益差;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低。有关资料统计:1985-1996年,全国工矿企业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15.36%.截止1998年,仍有70%的国有大中企业,95%以上的中小企业尚无一项专利申请。而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已在我国市场抢滩,例如我国的核技术、医药化学领域,有90%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属于外国人,彩电、高清晰度电视、录像机等的重要专利几乎被外国控制……在国际竞争面前,我们的企业只有承认差距,正视差距,增强创新意识,实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

  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是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及扩散五个子过程的完整过程。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是一种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自然法则能够解决某一技术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的技术方案,它是一种构思,尚未达到直接应用于工业阶段,但它具有在工业上运用的可能性。发明是一种技术性的创造,它的完成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最多两个子过程的完整过程。因此,不能将技术创新和发明等同起来,只有那些已商品化生产,投放市场,并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称得上技术创新的初始阶段的结果。而那些没有商品化生产,未进入市场的发明,则属于技术性的成果。

  三、技术创新对策

  1.利用专利信息实现高起点创新

  专利文献是最新、最系统的、最完整的科技信息,据统计专利文献记载了人类95%以上的最新发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成果显示,在研究开发工作中如能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不仅能提高起点,而且能节省40%经费和60%时间。因此,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始终跟踪创新主题的前沿技术,拓宽创新的思路,避免重复研究,实现高起点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可以委托专利机构、情报检索机构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跟踪创新的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进展,提供相关市场信息,为企业的研究开发决策服务。

  2.拥有知识产权,扩大市场份额

  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拥有专利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技术先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据调查,70年代,美国约45%的专利是由小企业申请的,90年代初上述比例已达55%.近年来美国大部分技术创新都来自中小企业。而我国95%以上的中小企业尚无一项专利申请。知识产权制度将技术创新的成果置于法律保护之下,能使创新成果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技术创新中,当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完成技术构思,研究取得进展,且具有专利申请价值时,应及时提出专利申请,以实现市场垄断。例如美国的施乐公司从发明静电复印机原理到销售XEROX914型复印机,在14年里,先后共取得了189项专利,形成了严密的专利保护网,从而牢固建立了市场的垄断地位。

  3.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避免大企业的兼并和在高科技浪潮中被淘汰,特别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并将注意力投向技术转让,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日本是世界上引进外国技术最多的、最成功的国家,目前日本制造业中75%的中小企业制定有长期技术引进计划。有媒体报道,我国金城集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创新之路。1989年引进日本铃木―AX100生产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创新出20多种新车型,进而与国外合作创新,在摩托车市场下滑的1997年,急时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缸两冲程50mm缸径风冷电起动摩托车发动机”,当年该产品销售收入达7839万元,创利税近2000万元,至今集团已申请专利24项。

  4.增加科技投入,争取政策扶持

  技术创新必须由科技资金来启动支撑。目前各国政府在继续增拨科技经费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向科技领域投资。巴西每年科技投资的25%以上来自企业,澳大利亚本年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美国5%-6%的水平。中小企业在争取政府科技投资的同时,要努力增加自身的科技投入,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科技部、财政部日前出台了“关于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以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中小企业,在利用自身的投入启动创新项目后的适当阶段,应积极争取创新基金的支持,争取列入地方或国家的技术创新计划。

  5.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创新人才

  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创新的最终目的。我国的科技成果、科技人员多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国有大型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为6%-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说明我们的科技资源存在着极大的浪费,中小企业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姻,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潜能。中兴通讯是由两家国有企业、研究所和一家民营企业组建,授权民营企业负责日常经营的股份制公司,这种新机制将国有资本引入民营经济成分中,实现了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4年,为国家上缴利税8000多万元,国有资产增长近百倍。

  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1989年,菲利浦公司以高薪200万美元,欲挖走美国硅谷一位研制1024K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专家,想尽各种办法未果,最后,为了这名专家,干脆出资3000万美元,将这位专家和其所在的公司一口吞掉。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我们的企业务必制定优惠的用人制度、激励制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中,不断引进新的人才,培养企业的创新人才。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