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行政诉讼中当庭认定证据错误怎么办
发布日期:2009-11-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当庭认定证据是指合议庭在庭审当中,对经过质证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据效力,当庭作出确认。由于当庭认证可以提高审判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和法官素质,所以,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规定:“庭审中经过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庭认定的,应当当庭认定。”应该说,这规定是符合审判方式改革方向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相对而言,当庭认证却容易发生错误,出了错误怎么办呢,这需要根据《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区别不同的情况来纠正: 

    一、庭审结束前认定证据错误的,应当重新进行认定。这里的“应当”,是指应该,即理所当然的意思。也就是说当庭认定证据,庭审结束之前发现错误的,重新进行认证是惟一选择。

    二、庭审结束后宣判前发现错误的,在裁判文书中予以更正并说明理由,也可以再次开庭予以认定。这里规定了两种选择方式:一种选择可以在裁判文书中予以更正,并说明理由;另一种是可以再次开庭予以认定。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法庭享有自由裁量权,可视案件具体情况酌情而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裁判文书中予以纠正的情形是:1、再次开庭有困难的;2、证据不需要重新质证的;3、不涉及证据采信问题的。除此之外,则要考虑再次开庭予以确认。

    三、有新的证据材料可能推翻已认定的证据的,应当再次开庭予以认定。在发现有新的证据证明已认定证据可能错误的情况下,惟一的纠正方式就是再次开庭重新认定证据。这里的“应当”,也是理所当然的含义,同样是惟一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发现新的证据要推翻已认定的证据结论,该证据必须经过质证,否则,不能作为推翻已认定的结论的证据。这正是一旦发现新的证据有可能推翻已认定证据的,必须要重新开庭认证的主要原因。 

   《规定》第七十三条就认定证据错误的时间和纠正错误的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目的是为了认定案件事实的正确。人民法院在适用该条时,要特别注意:在二审或再审中发现原审当庭认定的定性和对处理结果有影响的证据有错误或者可能是错误的,均应在开庭时,对这些证据重新进行质证,在二审审理时,不能书面审理。 赵景文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