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一场行政、司法如何为企业保驾护航的讨论
展开一场行政、司法如何为企业保驾护航的讨论
——从泰源水产公司诉某市政府行政不作为案说起
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并率先展开一系列有益的偿试,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两会”期间,南京市长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今日中国”,与主持人详说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的转变。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在人大会上的工作报告,都有人民法院为企业保驾护航的相关部分的报告,每年都为企业挽回多少经济损失,如何为企业保驾护航云云。说得已经是很多了,然而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在为企业服务、保驾护航方面做得到底怎么样?还得让事实说话,我想从文昌泰源水产公司诉文昌市政府行政不作为案谈起。
受父母官之邀,致富不忘报孝乡梓
范会兴,地道的海南文昌人,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范会兴挤身于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的行列。范会兴走出家乡,在云南做起了二氧化碳生意,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云南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致富的范会兴并没有忘记养育他的家乡父老,1998年国家一级某地渔港扩建之初,受地方父母官之邀,经过详细的科学论证,雄心勃勃的范会兴决定投资3200万元在渔港黄金地段兴建包括冷冻厂、冰厂、水产品综合加工厂在内的水产品开发基地。
对于家乡人范会兴回乡投资办厂,当时的市领导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陪同范会兴深入渔港实地考察,向范会兴描绘了渔港产销两旺的宏伟蓝图,范会兴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盼望家乡早日福裕起来。
投资不能投产,84次找政府却推拖不管
看准项目以后,范会兴首先购买了1700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建起了5000多平方米的立体厂房,市政府有关部门迅速办理了土地、房屋、环保、立项等审批手续,从外省购买的制冷机器设备安装到位。范会兴为了开发经营此项目,后与亲属联合,成立了泰源水产工贸有限公司。水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200多万元,一期投资1200多万元,原计划2000年8月投产。正在泰源水产公司紧锣密鼓地准备一期工程投产时,泰源公司发现渔港根本没有动力电,也无排污设施。在厂房施工和机械设备安装期间,范会兴使用的是邻居市水产供销公司的高价电,且经常时有时无,严重影响了工期。在排污方面,文昌市政府主张污水直接排入大海,但泰源水产公司不敢这样做,一是违法和违反渔港规划怕被处罚,二是省海洋渔业主管部门也不允许这样做。如果按照渔港规划,排污先由基地自行处理,然后再排入渔港的二次污水处理厂,但渔港连排污管道都没有挖,至于规划中用于修建二次污水处理厂的厂地,早就被非法批建了第三家冷冻厂了。
土地已购买,厂房已建起,机器已安装,巨额资金已投下,工程技术人员已到位,此时的范会兴如热锅上的蚂蚁,为一期工程的尽快投产不得不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了。然而此时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如川剧变脸般地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任凭范会兴前后84次前往市政府有关部门,用电、排污问题就是迟迟不能解决。无奈之下,范会兴向市人大及省海洋与渔业厅以及有关省领导多次反映投资不能投产的问题,市人大及省海洋与渔业厅也派出调查组深入渔港实地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一致认为渔港没有工业用电,也无相应的排污设施,也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加以整改。然而市政府以与文昌万顺公司有合同为借口,将全部责任推到了万顺公司头上,致使渔港企业至今因无工业用电及排污设施而不能投产。
说到万顺公司,就不能不谈到渔港的投资。渔港扩建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的利国利民的重点工程之一,农业部代表国家投资1100余万元,市政府自筹600万元。市政府为了解决自筹资金,便向千顺公司招商。千顺公司本应投资600万元以后,才能获得渔港相应土地补偿。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千顺公司分文没有投资,甚至市政府与千顺公司连《投资与补偿合同》还没有签订的情况下,市政府就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决定“补偿”千顺公司200亩渔港黄金土地,这不能不令人颇费思量!
首先,市政府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授权”千顺公司直接出让土地,收取投资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千顺公司同时还巧设名目,向投资者收取“基础设施费”。而依照中央及地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土地使用权应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让,企业根本无权出让。
其次,当市政府发现此举明显违反土地法后,纠正了千顺公司直接出让土地的做法,改由土地管理部门直接出让土地,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所谓的“基础设施费”仍由千顺公司收取。
出让土地本是政府行为,为何在渔港却由万顺公司“出让”并由千顺公司收取“出让金”、“基础设施费”?由千顺公司去搞也罢了,为何收了投资者的“基础设施费”仍不搞好基础设施?千顺公司出卖国家土地的钱,用于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的越多,自己赚的就越少,为了捞取更多的不义之财,千顺公司不惜以牺牲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为代价,尽可能不投或少投入渔港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为何渔港道路变窄,绿地变无,工业用电、排污设施至今没有的原因!多次上访无济于事,特别是发现了市政府与千顺公司在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上述相互踢皮球的奥妙之后,范会兴愤怒了!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了打官司!他要用法律手段为自己为渔港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讨一个说法,讨一个公道!国家的天然良港不能再这样糟踏下去了!
无奈愤然起诉,两级法院拒之门外
2001年12月7日,泰源水产公司向海南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市政府不履行行政职责,同时将与此案有牵连的千顺公司列为第三人,请示行政赔偿920余万元经济损失。2002年1月7日,海南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2002年6月28日,海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泰源公司与市政府之间既无行政法律关系,又无合同之债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提起行政诉讼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已超出了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拒此判决驳回泰源公司的起诉。
泰源公司不服,于2002年7月16日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泰源公司认为,其已举证了原省水产局与市政府关于渔港扩建的行政合同,进行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文昌市政府的行政职责。至于市政府以招商名义,将此建设任务委托给了千顺公司,并不因此而免除其责任。现因渔港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者投资不能投产,请求市政府解决渔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主要是工业用电及排污设施问题,市政府不予解决,作为投资者的泰源公司依法状告其不作为,完全属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没有理由不受理。
2003年4月15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了一审判决。行政途径不能解决,泰源公司案希望于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然而还未等泰源公司跨入门槛,人民法院的大门就已关上了。
泰源公司还是不服,便于2003年4月22日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提出申诉。省高级法院举行了一次听证会之后便没了下文。泰源公司多方打听,被告知已被驳回了,请求给一个驳回的文书,答复说已寄出了。泰源公司等了几个月也没收到,上门领取,答复说,已寄出了就不再发给了。没有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驳回通知,泰源公司准备上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的计划也泡了汤。
从2001年至今,泰源公司的行政官司已打了两年多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假如人民法院不驳回其起诉又怎样呢?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泰源公司的官司目前还仅限于“程序”,还根本没有涉及“实质”问题的审理。目前省高级人民法院已驳回泰源公司申诉,假如泰源公司进京,去最高人民法院申诉,假如最高人民法院也能够接受其申诉,并最终支持其申诉请求,泰源公司赢回来的也仅仅是一个“诉权”。也就是说海南两级法院原驳回其行政诉讼错了,泰源公司有权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泰源公司可以迈进法院这个门了,人民法院必须受理并审理,仅此而已。
至于人民法院开展实体审理之后,孰是孰非,谁输谁赢,则又得从开始一审、二审甚至再审,还得从新来过,至少还得几年。由此看来,泰源公司欲走法律之路解决问题,其漫漫诉讼之路遥遥无期,万里长征目前只是个开始!!
“招商亲商又富商”,可谁能真正地救救商?
从98年投资至今,6年时间快过去了,渔港的基础设施还在等,官司也还在等,但已安装好的制冷设备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只能当废铁卖了。万般无奈之际,一直等到2002年一审官司败诉之际,在没有听到马达轰鸣一声的情况下,范会兴含泪拆除了冷冻机组,低价卖给了广东商人。工程技术人员也等不及了,十几名工程师管理人员,上百名员工,他们陪着范会兴,陪着这栋厂房和设备,眼睁睁地看着风吹日晒一天天衰败下去,他们也不忍心干拿老板的工资没活干,也和范会兴洒泪告别各奔四方了。
如今的“水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如一个庞大的怪物,千疮百孔,赫然立在渔港的中央。里边有一个四川民工,权当看门人。门窗脱落了,墙边、屋顶长了草,风吹来,无奈的摇晃,草子洒了一地。有几只狗偶尔叫两声,显得那样的冷清、凄凉。
1200万,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部是自己在云南做二氧化碳生意积累下的血汗钱,就这样在家乡的渔港打了水漂。此时的范会兴,不愿再回渔港看一看,甚至不愿再想到渔港,一想到渔港,他就难过,他就心痛!
政府不管,法院也不管,那到底谁来管?!投巨资却不能投产,难道真的没有人来管一管?!我闪真的忍心看着民营企业家范会兴望着投巨资建起来的废墟暗暗垂泪、心痛吗?
海口市委市政府提出招一商,亲一商,爱一商,富一商。现在范会兴只恨投错了资,为何不将资金投向海口市。不过范会兴还是不明白,海口市可以招商、亲商、爱商、富商,同在海南岛,为何别的市就不能招商、亲商、爱商、富商?甚至还要拖商、赶商、损商、害商?!范会兴欲哭无泪地说,你们不招商、亲商、爱商、富商也罢了,难道你们还不肯谁肯救救我这个欲哭无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