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冒充富婆狂骗两千万(组图)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新闻提示:
今年42岁的常州养蟹农妇管凤仙穿金戴银、开豪华轿车,将自己包装成富婆,又凭借着巧舌如簧,10年中从常州老家一路“闯荡”江西、浙江、北京等地,以做生意、治病为名,采取冒用他人名义、许诺给予高息、打借条等手段,诈骗50多人共计2004万元后逃匿。2004年3月,管凤仙在上海被抓获。昨天上午,管凤仙涉嫌巨额诈骗一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管凤仙正在受审。
2004年3月,管凤仙在上海被抓获。
庭上口气强硬:“不算诈骗”
昨天上午,站在被告席上的管凤仙身穿一身米色的风衣,脚穿名牌休闲鞋,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在接受法庭讯问的时候,她显得满不在乎,语气还很强硬,并不时地和公诉人抢话。
据公诉人指控,管凤仙10年来在江西、浙江、北京等地大肆行骗,每次都以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看病急需钱为名,许诺5%、8%甚至是100%的高息来骗钱。为了消除他人的戒备心,管凤仙之前会做大量的铺垫工作,比如带别人参观她的豪华别墅和跑车,请对方吃饭,逢年过节送上礼物。通常,她会先向被害人借小钱,然后及时归还并按承诺给人高息,然后再借更多的钱。等借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后,管凤仙便销声匿迹。据指控,原来一直在常州老家务农的管凤仙看村里不少人都挣了钱,也借钱做起了小生意。然而,她屡屡赔本。1992年,为躲债,管凤仙一走了之。随后,她以各种名义在常州、九江、杭州等地用假身份行骗。管凤仙的女儿曾在江西九江被受害人扣做人质,但她并没有就此收手。2002年1月,她又跑到北京行骗并创下了最高纪录———在半年内骗得20多人共1500万元。
骗够钱的管凤仙在上海农村过起了奢侈生活,甚至每天都要换不同式样的鞋,骗来的千余万元很快被她挥霍一空。庭审中,管凤仙仍然理直气壮:“钱没有指控的那么多,也就300多万,而且我都打了借条,凭什么说我是骗!”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甚至发誓说:“我拿我父母亲做担保!”但据法院调查,她还曾冒用亲妹妹的名义诈骗。在两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她始终否认自己是在行骗,坚持认为如果不被抓,她会还清2000多万元的“债务”。
公诉材料显示,除在北京外,管凤仙还在江苏、江西、浙江等地采取相同手段,诈骗30余人近千万元。管凤仙到北京后从事烟草买卖和建筑业,又开始了借贷生活。为了“来钱快”,她向债主许以100%的高息。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有偿还能力,管凤仙声称自己有别墅和酒楼,并时常带对方参观,安排食宿。事实上,别墅和酒楼都是一名与管同居的男子所有。另据检察院方称,她生活在北京朝阳时代庄园一套价值140万元的公寓里,为这个家她还投进了60余万元的装修款。
在法庭上,管凤仙说这些钱是为做生意而借的,并打了借条,是准备归还的,只因运气不好,现在没有偿还能力。她说,最早一笔钱是从亲戚那里借的,准备做水产生意,1998年一场洪水让她血本无归。后来,她又从江西、浙江等地借了一笔钱做烟草生意,但是被人欺骗,又赔了本钱。之后,她北上京城。
在一张50万元的借条中,实际管凤仙只借别人10万元。检察官把这种用最高达100%%的高额利息来吸引事主借钱的做法称之为诈骗。而对于这种违反常规的行为,管凤仙只是以“不懂法”轻描淡写地带过。
管凤仙说,她借钱是为了做生意,她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也是为了挣钱还借款。当公诉人问她拿什么还时,管凤仙想也没想就说:“没钱再借呗。”
昨天上午,一些受害人围在法庭门口希望能进去旁听,受害者既有生意人,也有下岗职工,被骗数额从2000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最多的一笔为250万元。部分人的钱款还是从亲友那里借来的,有人因偿还不了债务而妻离子散。浙江一位姓林的受害人因挪用公款借给管凤仙而无法偿还,被判12年徒刑。在江西,管凤仙还曾向自己女儿的班主任等多人借款。由于这些被害人都在公安机关作过证,按法律规定不允许旁听。一名北京老太太因为全部积蓄都被骗走,又听说赃款至今还没有追回,忍不住在法院门外嚎啕大哭起来。
昨日,北京法院没有对此案进行宣判。
开跑车的“富婆”成了通缉犯
农妇管凤仙只有初中文化,但是能说会道。管凤仙仅用一个“高息借钱”的简单骗局,迅速完成了财富积累。10年间她从常州家乡一路骗到浙江、江西、北京等地,从50多人手中“借”来2004万元却一分没还。
一开始,她在老家以做生意为名,开始向周围的有钱人借钱。第一次借钱,她只借数百元,不久就连本带利还上了。过不了多久,她又借上千元,很快也还上了。当她取得对方信任后,张口借几十万时,对方就很痛快地答应了。为让别人相信她有还款的能力,她把自己打扮得俨然一个贵妇人:出门有轿车,出手很“大方”,被骗人时常还能不断收到她的昂贵礼物。每次借钱,她都在与对方的借款协议中承诺回报高额利息。周围的人被借得差不多时,她就会换个名字到其他地方接着“借”。
2003年12月28日凌晨,张玲(化名)等20余名事主一起来到北京朝阳区公安分局来广营派出所报案,称在2003年6月至12月的半年内,他们被名叫“王琴”的人以做生意急需资金周转为由,多次借走大量现金。而此人却突然失踪。令人惊讶的是,20余名事主提供的借条上的金额总计竟高达1500余万元。这个化名“王琴”的人其实就是管凤仙。
北京朝阳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破工作,并将她列为网上通缉犯。3个月里侦查员三下上海。
2004年3月22日,北京朝阳区警方在上海将诈骗犯罪嫌疑人管凤仙抓获,成功告破这起特大诈骗案。此后,管凤仙被朝阳警方刑事拘留。
管凤仙骗术揭秘
骗术一:豪华包装
张玲是北京一家餐厅的老板。从2003年3月起,经常有一对“做大生意”的男女出现在该餐厅里,女的叫“王琴”,上海人;男的姓吴,北京人。王琴“夫妇”经常在张玲的餐厅里谈生意,双方成了朋友,王琴还特意带张玲去她的豪宅做客。在接触中,王琴夫妇的社会关系之广、出手之阔绰令张玲折服。
2003年6月,王琴对张玲说,自己有一笔大生意,但现金一时周转不开,想以10%的高息回报向张玲借几万块钱。想到披金戴银的王琴在北京有家、有丈夫,还有豪宅和跑车,张玲痛快地将十几万元借了出去。在以后的半年里,张玲居然在王琴用各种借口编织的骗局里投进了170万元,加上利息已经“变”成了258万元!
颇有“心计”的王琴利用同张玲的交往,也融入了张玲的交际圈,通过相似的手段,从张玲的朋友、亲戚,甚至通过这些人的关系网“借”走了大量现金。谁知,这个“王琴”就是管凤仙的化名。
骗术二:北京身份
管凤仙从1992年开始在家乡养蟹失败后,就以各种名义先后在常州、九江、杭州等地用假名、假身份行骗。2002年1月,来北京避风头、后在双安商场卖冷饮的管凤仙与北京人吴某相识,不久与之同居了。吴某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套公寓,装修时,管凤仙主动给了吴某25万元。其后,管又用第三人名义给吴买了一辆别克“君威”,前后共在吴身上投资了80万元。管凤仙说,她这样做,是因为她需要吴某的北京人身份,让外人以为她在北京安家。
骗术三:高额回报
管凤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骗人的机会。除了有钱的生意人,公寓里的电梯工、商场的售货员、服装店里裁缝、家里的保姆等都成了她的目标。连管凤仙自己开的足疗店里的打工者也被她骗走了30万元。用她自己的话说:“骗上瘾了,想收手都收不住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让事主们一次次掏钱的,不仅是高额利息的诱惑,更有数额不菲的“小恩小惠”。为了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借”到钱后,管凤仙也会还上一部分,然后再抛出更加充分的理由借钱。好几位事主说,凡是借给她钱的人,在生日时都会收到万元左右的生日礼物。
管凤仙对记者说:“看见一个人,我就能感觉出他有多少油水。”对有钱人,她会格外地“用心”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