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各直属分局: 
  为了贯彻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7]75号《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市地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现就贯彻《实施办法》中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7]75号的精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从1997年1月1日执行。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对1997年度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交的企业所得税不再进行追缴。 
  二、未按市地税局京地税征[1998]33号文件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按有关文件规定立即补 
  三、《实施办法》第13条有关预缴规定,根据简化预征工作的要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全市统一按年计算,分季度预缴。 
  四、为做好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请各单位认真搞好征收前的宣传培训工作。 
 
 
1998年8月24日 
 
 
北京市地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实施办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强化税收征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009号《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和财税字[1997]75号《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市(区、县)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并注册登记的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含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市(区、县)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资料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或注册税务登记。 

    第二条   本办法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是指经市(区、县)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并依法注册登记、有生产经营所得或其得所得的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第三条   纳税人应纳税额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率为百分之三十三,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第四条   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第五条   纳税人的应税收入总额包括: 
  (一)生产、经营、服务收入,是指纳税人的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业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二)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三)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四)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五)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六)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七)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取得的罚没收入除外)、包装物押金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第六条   纳税人下列项目的收入不计入应税收入总额。 
  (一)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拨款的专项经费收入。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取得的从同级财政部门核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收入。 
  这部分收入是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代行政府职能,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收入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一定比例(额度)拨付或者核定的收入。 
  按照国务院国发[1996]29号文件规定,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收入等,应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是财政收入或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财政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社会团体取得的各级政府资助。 
  (五)社会团体按市级民政、财政部门批准收取的会费收入和取得的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 
  (六)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补助收入。 
  (七)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其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的税后利润中取得的收入。 
  (八)经国务院明确批准的其他项目的收入。 
  以上几项收入,纳税人计入收入总额,但不计人应税收入总额,为非应税收入。作为纳税补充资料,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取得以上几项收入的文件、资料(含批准性文件和收入的金额),备案。如果纳税人不如实申报非应税收入,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规定,不将其视为非应税收入。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七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分类计算方法: 
  (一)纳税人能够正确划分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和与取得非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的,从应税收入总额中据实扣除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计算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纳税人不能正确划分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和与取得非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但是能够按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有关规定计算纳税年度的全部支出,并据实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取得非应税收入的文件、资料备案的纳税人,根据《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可采取分摊比例法确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即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应税收入总额占该单位全部收入比重作为分摊比例,计算出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从应税收入中扣除,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八条   对能够正确划分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和与取得非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的纳税人,其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事业单位行业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成果,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除必须依据《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作纳税调整外,其它须作纳税调整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计税工资标准的具体规定:社会团体按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制定的限额计税工资标准执行,事业单位按照财政、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标准执行。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1)条    

    
第三章 税收优惠 
 

    第九条   纳税人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减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减按27%的税征收企业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按33%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十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可以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其他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鉴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第32条规定,“公立卫生机构是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继续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其社会负担过重的问题。”对公立医疗机构企业所得税另行规定。 

    关联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1)条    

    第十一条   纳税人享受减免税政策的,须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第四章 征收管理 
 

    第十二条   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无论是否有应纳税所得额,应当按规定期限和要求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有关申报表和年度会计报表。 

    第十三条   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度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四个内汇算清缴。 

    第十四条   对取得应税收入的纳税人,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购买税务专用发票,并按有关规定严格使用,取得的非应税收入,不得使用税务专用发票。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征管法》,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对不按《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有关规定计算纳税年度的全部支出的纳税人;不按规定提供纳税补充资料,致使主管税务机关无法确定分摊比例的纳税人。 
  (二)能够正确划分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和与取得非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的,但不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正确核算的纳税人。 

    第十六条   对逾期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管税务机关将按《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