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加速培养新世纪高层次、高质量中医药专门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就今后一个时期改进和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面向新世纪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发展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三个面向”,发扬中医药特色,建立有一定先导性的、结构合理、有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体系,使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全面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
2.到2010年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培养规模有较大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科、专业结构基本合理,人才培养数量基本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同时,加强培养基地的建设,把一批有条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真正建成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基地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知识、技术创新基地。
3.今后10年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结构,加速发展,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使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趋于合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培养能力和学位授予质量;调整和优化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结构,不断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积极改善培养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
二、适应社会需要,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和拓宽办学途径
4.根据社会、经济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临床研究生招生规模,使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人数之比逐步达到3∶1,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例。继续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坚持标准、严格质量,在总结经验之后,逐步推开;扩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教育,适当增加招生院校和扩大招生规模;在少数条件较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试办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中医学博士科学学位教育。
5.加速西部地区和民族医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要求,西部地区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努力挖潜,改善培养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倡和鼓励条件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面向西部及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联合或委托培养等形式,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民族医药在抓好学科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研究生教育,为推动民族医药学术进步服务。
6.开展医、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宽研究生培养渠道。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打破行业界限,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与医院、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相关学科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并构建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形成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一批医、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
7.积极开展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要加强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学生来攻读中医药学位。要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良好的学术声誉,完善服务与管理,采取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灵活的办学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
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中医药事业的献身精神、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人文、科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9.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推动学位授权点的学术水平提高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学位授权单位要科学地制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确定阶段性和总体性发展目标,明确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以及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科建设中要选好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尤其应重视中青年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国家级和局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应成为培养中医药研究生的重要基地。
10.明确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硕士生的培养,要突出基础训练和拓宽知识面,强调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生的培养,应强调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硕士阶段所学的基础理论的运用与延伸。实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和渗透,在交叉综合的基础上,深化专门知识,形成博士生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工作。
11.根据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研究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培养模式。要特别注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临床实践中培养,要确保有两年以上时间的临床实践,借鉴和吸收中医传统师承教育的长处,以诊治病人为学习对象,以提高诊疗水平为训练目的。在临床培养过程中,加强对临床病症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对临床诊疗过程动态变化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的训练;对临床科研思路、科研设计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要加强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测试,把临床能力的考核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核心。硕士生必须掌握规范的临床操作和具有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论文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规律,丰富临床治疗手段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具有创新见解。博士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疑难病症的能力。论文要有创新成果,在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新方法、新方案、新设备以及新药等方面研究有创新点。要在临床培养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中医科学学位和中药专业研究生也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应的能力考核要求和标准,论文应密切结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强调创新性。
12.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研究生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研究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研究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13.加强中医药研究生培养制度的综合改革,优化培养过程。拓宽研究生学科、专业口径,可按一级学科考核招收硕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培养;培养单位可实施本科毕业生直接攻博或硕士生提前攻博的研究生教育。逐步推行学分制,试行弹性学制,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以增加研究生教育的活力。
14.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更新质量观念,健全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的培养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监控。在招生、培养、考试、考核、毕业论文的审查与答辩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把好质量关。加快制订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医药行业特点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定期评估制度,规范研究生教育评估。要充分发挥专家评估、用人单位评估和社会评估的作用。培养单位也要开展经常性的自我评估,建立、完善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控机制。
四、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研究,规范教学管理
15.认真学习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经验,探索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规律。要鼓励、促进教育专家、研究生管理干部和研究生导师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供依据。
16.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根据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与规定,进行全面修订,使之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发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功能。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要定期组织交流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培养单位应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作用。
17.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要制定导师队伍建设规划,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创新,对学术发展做出贡献。要引入优化导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完善研究生导师的选聘制度,建立竞争聘任、滚动淘汰和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计划在今后5年中,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建设和“113”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重点培养300名中医药硕士导师,100名中医药博士导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18.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切实改善培养条件。要加强临床(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对教学、科研设施的投入,改善实验条件,从人、财、物三方面为研究生扩大培养规模和提高培养质量奠定基础。要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提高研究生教学的整体水平,鼓励和支持出版高水平的中医药研究生教学用书。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中医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9.重视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要从选拔、培养、继续教育等方面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提高工作水平。要逐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的学历层次,积极为他们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以利于队伍的稳定。对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管理干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