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中共达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达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中国共产党达州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推进达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富民强市全面小康进程,特作如下决定:
  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的部署上来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宝贵经验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进展,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了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确立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对于推进达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贯彻落实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努力实现跨越发展。贯彻落实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统筹兼顾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快富民强市全面小康进程。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体现到各项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中去,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课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小康而实干奋进。
  二、坚持以全面小康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完成“三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突出优势资源转化主线,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推进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兴市、基础先行“四大”战略,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达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定位。把达州打造成“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即秦巴地区交通枢纽,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成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
  奋斗目标。分“三步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第一步,到2010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亿元。第二步,到2015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第三步,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000元,超过当年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250亿元。到2020年,把达州建成发展模式科学、综合实力强劲、社会生机蓬勃的活力达州,观念开放进取、发展环境优越、对外合作充分的开放达州,民主法制健全、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富裕的和谐达州。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达州”主题,按照“高标准、超常规、大跨越”的工作定位,加快优势资源转化,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构建大城市,搞活大商贸,快速提升我市产业集聚力、经济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壮大总量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加快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快速打造以煤―电―冶―化―建为主链条的工业体系,以工业跨越带动全市跨越发展。到2010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千亿元;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打造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进一步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国电集团的电力开发,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构筑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力争到2010年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打造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以达钢集团、利森水泥、大巴山水泥、川东水泥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延伸冶金建材产业链,力争到2010年钢、铁、材产能超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及其它新型建材超700万吨,冶金建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打造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苎麻、油橄榄、富硒茶、黄花、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建成全国苎麻、油橄榄产业化基地和川东食品加工基地、中药制造基地。打造工业集中区,加快以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普光工业新区、大竹苎麻工业区、通川食品医药工业集中区、开江五金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的高地、资金集中的洼地。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以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为依托,加快构建以市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化体系,努力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城镇体系。市中心城区按照组团开发、构建大城市框架的思路,加快西城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北城组团开发,推进南城组团拓展,加速构建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加快城镇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宣汉、大竹、万源以及普光、南坝、罗文等天然气开发重点县城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增强城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到2010年,达州中心城区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80万人以上,全市城镇化率34%以上。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用现代发展的理念和方式经营农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打造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十一五”期间,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面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以上、省级15户以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支撑,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的要求,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大开放、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加快构建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抓好市综合物流中心、化工产业区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发展新型消费。培育壮大骨干连锁企业,抓紧引进一批知名流通企业,做强龙头支撑。拓展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环境,壮大投融资和贷款担保平台,构建推动跨越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坚持“依托秦巴、融入重庆、衔接三峡、联动周边”的思路,围绕打造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三大品牌,打造旅游精品,塑造旅游品牌,开拓旅游市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快建设秦巴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到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0亿元。
  四、坚持以“四大战略”为路径,统筹推进跨越发展
  (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确保“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700亿元;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加快对外贸易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坚持“融入成渝、联动秦巴、面向沿海”的思路,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互动协作,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共赢发展。坚持以改革推动开放,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事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着力抓好扩权强县工作,加速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二)大力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加强项目谋划,瞄准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做好项目规划、储备、论证、申报、立项等工作,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加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以交通和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资源转化为重点的产业项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形成多头牵引、结构优化、支撑有力的项目建设局面。加强项目引进,瞄准世界500强,吸引战略性投资,迅速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拉动三次产业快速发展。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优势企业、支柱产业,着力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左右。坚持教育为先,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基础教育,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引导发展民办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强化跨越发展的人才支撑。
  (四)大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增强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坚持交通建设优先,加快达陕高速公路以及达成、襄渝铁路复线建设;推进达(州)万(州)、大(竹)南(充)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加达州机场航线和运力;抓好以通县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网络的上档升级和联网互通,构筑“一小时经济圈”;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纽带、空中航运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大力抓好农田水利、通信、电力、沼气、城市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完善配套功能,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人居环境。
  五、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构建和谐达州
  (一)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重点抓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八大民生工程”,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快速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构建基本卫生医疗框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积极引导就业。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帮助城乡群众解决就业难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加大投入,加快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推进群众工作中心、惠民帮扶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关心困难群体。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
  (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市。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达州”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积极争创双拥模范城。
  (三)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和谐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弘扬“自强不息、诚信务实、创新创业、追求卓越”的达州人文精神。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市文化艺术中心、巴人文化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巴渠历史文化、川陕红军文化、巴人民俗文化品牌,广泛宣传推介元九登高节、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2010年文化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切实提升软实力。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群众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注重资源就地转化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争取建立健全资源地经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抓好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新技术开发利用,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加强水源地污染防治,减少农村污染。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城镇绿化、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高度重视环境安全与保护,进一步完善环境预警预报机制,健全应急救援体系,着力提高环境监测监管和处置能力。
  六、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的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融互动和党的建设的引领推动,探索构建开放的党建工作格局,倾力打造党组织放心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党建精品工程。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大力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扎实推进干部培训工作,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创新型党组织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估、考察任用等科学机制。坚持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切实把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不让扎根艰苦环境的干部被忽视、埋头苦干的干部被冷落、抓发展重长远打基础的干部被遗忘,切实配强各级党政班子。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试点推行党代会常任制,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常委分工负责制,积极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充裕的人才支持。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经济组织等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进“三级联创”、“三村建设”、“三覆盖建设”和“三个网络建设”,积极开展“万村党建富民行动”,加快“六型机关”建设,积极探索城乡党建一体化,深入推进县(市、区)委书记和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党员的分类管理,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亲民为民之风,深入开展“干部深入基层,党员帮扶群众”活动,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干促发展打基础的事。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说实话、干实事、重实效,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使工作更富创造性、前瞻性。大力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巡视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历史机遇,坚持埋头苦干,锐意开拓进取,为推进达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