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高标准粮油基地和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10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建设规划》和《南京市20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四月十五日

南京市10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建设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我市有一定的粮油生产能力,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在认真分析全市农业生产现状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制定“南京市10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农业生态环境较好、连片种植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规划建设100万亩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的必要性
  (一)保证我市粮油供应数量和质量,确保城市稳定的需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占用耕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保持和稳定一定的粮油面积,规划一定数量的粮田面积,进行重点建设和保护,着力改善规划区内耕地质量,提高抗灾能力,在粮食供应紧张和突发事件发生时,保障我市有一定的粮食自给率。
  (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中优势区域进行耕地质量建设的需要。通过规划建设10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划分农业用地和开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有利于集中优势区域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发展粮油生产,促进全市优质水稻、油菜生产区域布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南京水稻、油菜生产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量,切实解决建设和“吃饭”的矛盾。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新农村的需要。通过10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建设,可实行量质并举,切实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到既“藏粮于库”,更“藏粮于土”。同时,对粮油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可以整合农业资金投入,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农业投资效益,对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两个率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依靠科技、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建设方针,在稳定一定的粮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提高耕地质量为核心,以粮油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实施重大技术推广为重点,以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政策支持和科技入户为手段,以兴业富民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范围内,规划并建设10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使其达到高产稳产农田的地力要求和安全土壤环境条件,年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850公斤/亩(折标准粮食)以上,比现有水平增加100公斤/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亿公斤。
  (三)建设要求。
  1、提高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把100万亩农田的地力提高1个等级以上,使其土壤理化性状更为协调。
  2、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使农田灌溉设施符合“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要求。
  3、提高粮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粮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全面提高粮油的营养品质、外观品质、贮藏品质和卫生品质,增强粮油的市场竞争力。
  4、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氮素化肥的施用量,对农村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投入品的使用,确保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粮油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5、提高农民收入。实施重大实用技术推广工程,全面提高粮油基地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实施区域划定与分布
  (一)划定原则。
  1、坚持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相适应,与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
  2、坚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
  3、优先保护连片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4、优先选择无污染、三等地以上、连片种植粮油500亩以上的行政村。
  (二)区域分布。在江宁、溧水、高淳、六合、浦口五区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规划100万亩粮田,主要分布在两湖(石臼湖、固城湖)、两河(秦淮河、滁河)圩区,两个库区(金牛水库、山湖水库)以及六合北部山区,具体分布见下表:
  南京市高标准粮油基地区域分布表 区县

区县

项目区(万亩)

江宁区

25

六合区

25

高淳县

22

溧水县

22

浦口区

6

全市

  100

 
  四、主要建设内容
  高标准粮油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工程、耕地质量建设工程、粮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重大实用技术推广工程等五大工程。
  (一)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全面配套桥、涵、闸、站、渠,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具体包括:
  1、完善路、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2、实施田间整理,对项目区内面积小、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的农田进行平整,并预留一定的机耕路,符合现代农机作业的要求,对平整后的生土进行培肥熟化。
  3、结合“绿色南京”建设工程,完善粮油基地的农田林网,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耕地质量建设工程。耕地质量建设内容包括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耕地地力建设。
  1、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构建全市耕地质量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形成网络健全、层次分明、手段先进、功能齐备、管理规范,与高产优质和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对100万亩耕地质量的实时、定位、长期、有效监测。一是建立监测点和监测站,建立长期定位常规监测点100个,其中重点监测点10个,一般监测点90个。南北各建立1个区域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综合监测站。二是完善化验室。对市级和5个区县级土肥化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和功能完善,提高市、区县级土肥化验室分析化验的能力。
  2、耕地地力建设。通过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轮耕轮作、深耕深松等耕地地力建设措施,达到“增、提、改、防”的目的,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防止土壤退化。主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大于1.75%,全氮大于0.15%,碱解氮大于75 mg/kg,速效磷大于15 mg/kg,速效钾大于100 mg/kg,地力水平提高1个等级。重点建设两个方面:
  (1)耕地土壤培肥。一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项目区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100%。重点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技术等。二是测土配方施肥,优化土壤中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比例。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
  (2)耕地土壤改良。重点改良存在瘦、粘、旱等障碍因子的粮油基地土壤,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对瘦瘠型土壤改良,主要是加大有机肥投入,合理增施化肥,实行缺素补素;对粘板土壤改良主要是合理深耕,打破粘盘层等障碍层次,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作物根系下扎条件;对易旱土壤改良主要是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排灌设施,包括适度建设喷滴灌设施。
  (三)粮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订单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稻油产业,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1、六合10万亩富硒米产业基地。位于六合北部乡镇,实施面积10万亩,环境达无公害生产标准。品种以优质中籼稻为主,搭配种植优质中粳品种,实施轻型优质化栽培技术体系和执行无公害产品生产标准,通过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操作、社会化服务、企业化运作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产品优质化、标准化、无公害化。以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远望牌”“金牛湖”大米为品牌,形成10万亩富硒优质米生产基地、年加工销售富硒米、优质米10万吨、年销售额达3亿元的规模。
  2、江宁10万亩绿色大米产业基地。位于江宁区的淳化、湖熟等街镇,生产环境达到无公害生产基地所要求的标准,经转换和技术配套可成为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品种上应用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生产上实施轻型优质化栽培技术,执行绿色产品生产标准,通过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操作、社会化服务、企业化运作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产品优质化、标准化、无公害化。以金陵优质米公司为龙头、“土桥”为品牌,形成秦淮河圩区10万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年加工销售绿色稻米10万吨,年销售额3亿元的规模。
  3、高淳10万亩双低油产业基地。重点在桠溪、东坝、漆桥、固城等镇,实施面积10万亩。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推广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节本栽培技术等,努力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以南京汇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为龙头,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创品牌的原则,引进更新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扩大规模,做响“固淳牌”双低色拉油等品牌,形成10万亩双低油产业基地,年加工销售双低色拉油5万吨,销售额达3亿元的规模。
  4、浦口万亩特用玉米产业基地。重点在桥林镇,实施面积1万亩。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玉米新品种,推广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节本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特用玉米的经济效益。以桥林食品厂等为龙头,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创品牌的原则,引进更新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扩大规模,做响“三桥牌”玉米等品牌,建立万亩特用玉米产业基地,形成年加工销售特用玉米1000吨,产业基地销售额5000万元的规模。
  5、溧水沙塘庵粮油加工产业基地。以溧水沙塘庵粮食交易市场为基础,引导扶持30家左右的有一定实力的粮油批发商和加工企业进入基地,做响“秋湖牌”等粮油品牌,形成年加工交易100万吨粮油交易加工产业基地,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使之成为南京地区粮油主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农村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实施城镇粪肥积造设施建设。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建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基地。对以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实行降价补贴,对农民应用商品有机肥实行优惠政策。推广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对使用沼气池处理粪便和应用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液、沼渣)生产基地给予补贴。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通过控土、控水、控肥、控药进行治理,控制氮素和磷素化肥的施用量,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投入品的使用,并进行合理灌溉减少营养元素和有毒物质向河流湖泊的排放量。提倡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粮油生产。建立新的粮油作物施肥与栽培管理技术,建立与健全施肥、灌溉对环境影响的监控及评价系统,加强农药的综合管理,保护农药的清洁生产。
  3、农田清洁化。推广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有效遏制恶性杂草的扩散蔓延,创造优美的农田生态环境。重点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假高粱等检疫性杂草和水花生等恶性杂草的防除。
  (五)重大实用技术推广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粮油优质高效高产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推广、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4项重大实用技术。结合绿色证书培训,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同时,采取发放明白纸、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使实用技术普及到项目区所有农户。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技术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90%以上。包括通过采集并检测土样,开展3414试验,确定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确定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设计主要作物的配方;开展配方肥的生产和连锁配供等,建立配方肥专供连锁体系;建立土壤测试与土壤养分空间数据库、制作土壤养分分区图和地力等级划分图。
  2、粮油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在水稻生产上,通过优质品种、水稻品质调优与质量全程控制等,重点推广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调控技术,节氮平衡施肥技术、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油菜生产上,以优质高产稳产油菜品种为基础,实施“十字”高产栽培策略,重点推广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与节本保优栽培技术,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等,形成从品种选用、播种、高光效结角层调控到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轻简与高效种植技术体系。
  3、推广优良品种。引进推广高产、高效、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优良农作物品种,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步伐,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优新率达95%以上,其中国标三级米品种达70%以上。通过对良种推广实施补贴等措施,大力推广超级稻和优质粮油品种:(1)水稻:武粳15、武香粳14、宁粳1号等;(2)油菜:以双低为目标,推广秦优7号、史力佳等品种。
  4、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粮油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宣传和防治动员,使综防技术覆盖率明显提高;稳定植保技术推广队伍,组建植保专业服务队,加强统防统治示范,促使统防统治水平大幅提高,最终使我市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针对当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处理好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建设的关系,实行量质并举;处理好建设重点区域与其它区域的关系,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规划建设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高标准粮油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建立良好运行机制,积极创造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吸引大资本投入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粮油基地建设,促进粮油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充分发挥我市科技优势,继续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成果转化,重点以种植大户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构建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服务新平台,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要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创业能力。通过农技推广、植保、土壤肥料三大种植体系的建设,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
  (四)落实保护政策。高标准粮油产业基地建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基本农田中的精华。一是要继续落实、完善粮食、良种直接补贴和增支补贴政策,保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要落实国家有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和措施,在粮油生产基地范围内通过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用养结合等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的实施,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要落实国家对粮油基地邻近地区实行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允许建设产生污染的污染源,保证现有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四是要落实国家有关积极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政策。在规划建设的粮油基地范围内,积极引导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以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为规划建设区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