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国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战略和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以发展的眼光,改革创新的思路,面向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为广东成为国际上知名的现代化旅游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五”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全面提高广东旅游业的质量,真正做到人性化和个性化,使广东省成为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活跃、旅游产业比较发达、服务优质、环境优美、具有一定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十五”期末,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924亿元,年均增长10.8%。旅游业增加值达936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7%。 ──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拓。入境旅游人数达9399万人次,年均增长8%,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856万人次,年均增长4.5%。
──旅游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购物、娱乐等薄弱环节得到明显改善。旅游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完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旅游企业蓬勃发展。旅游开发布局趋向均衡,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旅游开发得到显著增强。
──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旅游企业组织结构趋向合理,形成3-5个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型旅游集团。
──景区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涌现出更多更新的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有景区在保护前提下得到新的开发和包装。到“十五”期末,风景名胜区发展到国家级6个、省级25个、市县级40个,面积占全省陆域面积的0.6%。
──旅游大环境取得长足发展,交通、治安、空气等明显改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更为畅通,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真正朝人性化方向发展。超过50%的地级以上城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管理经验得到总结和推广。
2.其它目标
(1)旅行社发展目标
我省旅行社发展的原则是扶优扶强,增强竞争力。推动旅行社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旅行社企业集团,扩大旅行社的经营网络,培育几个大的旅行社企业。争取实施对内“开放天空”政策,放宽旅行社经营地域限制,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迎接加入世贸。在类别结构安排方面,国际旅行社的数量结构比例从现有的35%增长到50%。在地区结构安排方面,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及粤北地区适当扩大旅行社数量,在山区腹地和旅游因素不活跃的地区控制旅行社总量,重点培育地方性旅行社龙头企业。
(2)酒店业发展目标
在“十五”规划期内,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总体方针,提高酒店业素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结构调整目标:①类型结构方面,重点发展青年旅馆网络,从现在的6家增加到50家左右。在风景旅游城市及旅游度假区内,鼓励改造现有酒店,发展部分度假酒店;②地区结构方面,在粤北地区适当发展投资小、卫生、方便、舒适、中低档次的观光型酒店和家庭旅馆,其它地区的酒店业以提高质量为重点;③组织结构方面,积极扶持省内部分大型酒店向集团化方向发展;④档次结构方面,大力发展中等档次的住宿设施。
质量管理目标:大力推进酒店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广东酒店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酒店星级的评定工作,提高星级酒店的比例。计划到“十五”期末全省星级酒店总量达到1500家,每一地级以上市至少有5间以上三星级酒店,经济、旅游较为发达的县级市都有三星级以上酒店。
(3)旅游购物发展目标
旅游购物是我省旅游六要素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潜力最大的一个环节。按照“分步骤、分重点、分层次”的原则,“十五”期间,重点抓好旅游购物环境建设。计划到“十五”期末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都有一条商业步行街或者至少有一个集文化、商业、饮食、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购物中心,并有专售本地土特产及旅游纪念品的店铺或柜台。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从目前的17.5%增加到20%。
三、“十五”发展重点
(一)市场开发重点
研究并推出全新的广东旅游总体形象,确定每年的推广主题。以广东整体形象为先导,重点突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明确形象营造和推广作为新世纪广东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节庆造势,专题推广。
1.大力开发国内游市场,巩固省内游市场。
国内游、省内游市场是广东旅游发展的主体,重点抓住八大旅游市场,即观光旅游市场、会议旅游市场、商务旅游市场、节庆旅游市场、购物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短途周末旅游市场和国内出境旅游市场。通过强化宣传、积极促销、调整结构等手段,谋求国内市场的持久、快速、稳定的增长。
──开展“中国人游广东”活动,优先开发华南、华东、华中等近程市场,重点突破京、沪、汉等大城市旅游客源市场。
──加强地区合作,与国内有关省、市合作开办旅行社,引进客源。 ──争取国家给予广东办理异地签证业务,以吸引更多国内游客经广东中转出境旅游,树立在国内“广东是出境旅游的最好窗口”的形象。
──采取与出境游指标、旅行社年检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手段,引导旅行社积极“引客入粤”。
──继续深入开展“广东人游广东”活动,推广“国民旅游计划”。
──推广以分时度假为代表的旅游会员制度,推动度假住宅的发展,实行门票奖励等措施扩大省内游市场。
2.巩固港澳台市场,开拓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
树立广东旅游新形象,优化商贸大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发步伐,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的契机,重点开拓商贸投资和休闲度假(海滨、温泉、高尔夫、购物等)客源旅游市场,形成重点突出、渠道多元、客源稳定的旅游市场格局。
──争取在广东实施对境外游客购物退税、落地签证或免签证等政策措施。
──通过青年旅馆等连锁组织加大欧美、日本青年市场开拓力度。
──利用海港、海岛、河网的优势,开发游轮、游艇旅游客源。
──顺应国际旅游市场新趋势,注重开发散客旅游市场。
──发挥口岸优势和进出内地的跳板功能,开发以港澳为基地的过境旅游市场。
──创办中外合资、合作旅行社,拓宽境外客源。
──积极参与“中国旅游代理培训计划”,发展以广东为旅游目的地的境外旅游代理商。
3.稳步有序地开发出境游市场。
──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逐步放宽私人护照的办理,简化出境游手续。
──开办在广东工作、生活的异地居民办理出境旅游。
──鼓励广东旅游企业赴境外设立接待企业,提高出境旅游服务质量,降低旅游价格。
(二)产品开发重点
全面实施广东旅游精品化战略,提升广东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具有大区域竞争力、管理上水平为标准,在人、才、物、信息等方面加大指导力度,对国家AAAA级和AAA级旅游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旅游城市重点包装推介,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建设旅游区,把“城市群带观光购物”、“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专项主题趣味参与”等培育为广东拳头旅游产品,创造旅游拳头产品系列,丰满广东旅游形象。
1.城市旅游──城市是广东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重点开发都市观光、商务、购物、美食,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强化经济活力,注重城市整体塑造,形成主题与特色,突出核心要素,构筑旅游精品,以形象、活动、设施、景观与环境、氛围、服务提升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旅游。
──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空间不平衡发展战略,积极强化广州、深圳两个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环境和设施建设,使之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
──加快大型会展设施建设,大力举办参与性强、地方特色鲜明的节庆盛事活动,如商务(广交会、高交会及各种展销会)、文化(艺术节、电影节、风筝节、时装节、美食节)、体育(亚运会、全运会、足球联赛)、娱乐(歌星演唱会、迎春花市)等。
──将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代表性)区域和地段作为广东城市旅游中景观与环境吸引建设的关键环节,突出岭南风情、现代气息、开放特色、热情好客之道等城市氛围。
──贯彻游客与市民共享、旅游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兴建商务设施(如交易中心、会议中心、展示中心),文化设施(如博物馆、音乐厅、艺术中心),体育设施(如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场、赛车场),休闲娱乐设施(如公园、游乐场、海洋馆、主题园),购物设施(如综合性购物中心、专业性购物街、步行购物区)等。
2.度假产品──重点开发生态型的滨海度假、温泉度假、山地度假和乡村度假产品,努力创造国际一流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对开发力度不足、管理欠佳、效益不好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予以淘汰。
滨海度假方面,调整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形成主题,以人为本,营造度假环境,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重点抓好阳江海陵岛、湛江东海岛、深圳大鹏湾、惠州大亚湾、汕头龙虎滩、汕头青澳湾、汕尾红海湾、江门川岛等八大海滨旅游度假区建设,引导其高起点建设和管理。
温泉度假方面,提升市场层次,将温泉产品作为广东旅游实施度假产品大区域(全国、国际)化的起步,引导温泉产品规模化、特色化、主题化发展,增加户外娱乐、健身休闲、养生康体等功能,重点推动清远清新温矿泉、江门金山温泉、珠海御温泉等度假区的完善以及丰顺邓屋温泉、河源高埔岗温泉、惠州、汕头、揭阳等地温泉的开发建设。
山地度假方面,加大山地植被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发山地度假项目,突出生态度假,重点发展广州南湖、惠州南昆山、梅州阴那山、佛山西樵山等度假区的建设。乡村度假方面,以岭南文化为内涵,以客家围屋、开平碉楼等岭南乡村建筑为依托,从设施、活动、项目、氛围等各方面展示岭南乡村特色,形成鲜明地域风格,服务都市游客。
3.专项产品──大力开发修学、生态、探险、体育、高尔夫等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方面,借助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和青年旅馆网络建设,着力抓好近代革命史、岭南文化、改革开放成就、工业观光、农业观光等主题的修学旅游产品,提高修学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参与性、趣味性和教育功能。发挥粤港澳旅游协同发展的优势,逐步扩大以岭南文化为核心的修学文化旅游产品在港澳、东南亚及东亚等地的影响。
生态旅游方面,以大众市场为主,以专业市场为辅,实施分层次开发,重点开发森林、海洋、农业等生态旅游产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制定标准,形成示范,加强协调,强化创新等手段,引导生态旅游从观光向度假转变,全省着重强化肇庆鼎湖山、广州石门、河源大桂山、韶关南岭、车八岭、珠海农科中心、中山海上庄园、湛江农业旅游观光带等拳头产品的建设。
探险旅游方面,主要开发海岛探险、山地探险、森林探险旅游,开发韶关大峡谷、江门七星坑、珠海万山群岛等探险旅游产品的建设。
体育旅游方面,主要抓好海上运动(滑水、帆板、冲浪)、潜水、跳伞、漂流、自行车、登山、赛车等主题的旅游产品,重点建设珠海国际赛车场、汕尾红海湾海上运动区和清远清新温矿泉体育旅游基地等三大项目。全面加大高尔夫产品旅游转化组合力度,将高尔夫旅游与城市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形成主题系列,提升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高尔夫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打造广东高尔夫旅游国际品牌。
4.主题公园──引导现有主题公园更新完善和二次开发,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进入广东建设大型旅游景区,构筑广一深一港具有世界影响的主题公园精品旅游带。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的主题选择,积极发展高科技主题游乐园、反映城市地域特色的主题公园和影视城。将不同性质、优势互补的景区组合起来,开发串联各景区的短程旅行团游览线路,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
(三)区域发展重点
以珠三角为核心和基础,大力促进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山区崛起、两翼齐飞”,形成省市县系列化的区域特色。
1.珠江三角洲──上水平
以“广深珠”为核心的珠三角,将率先实现旅游现代化,是广东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区域,是提升广东旅游目的地的主导区域。其发展将以产品的纵向开拓(观光、度假、特种)为方向,重点开发城市旅游和度假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广州和深圳两个旅游中心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惠州、江门等地旅游业发展。注重与港澳的全面协调运作,加速旅游质量与大环境的国际化进程,从政策层面顺畅内部交通,建立和谐统一的多元化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社会功能。
2.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上规模
该区域是广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和后劲所在,其发展以产品的横向开拓为重点,集中力量进行特色开发,围绕以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为主的优势资源建立要素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成片成线的经济规模。确定一批“扶贫旅游开发区”,通过加快旅游业发展启动和带旺欠发达地区经济。
(1)粤北山区
完善山区旅游联合体的建设,发挥森林生态、山水风光、宗教、民俗优势,培育韶关为粤北旅游中心,充分发挥其毗邻湖南、江西的区位优势,大力开拓湘赣客源市场。树立大丹霞山的旅游发展观念,加大保护整治力度,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力争将丹霞山一南雄恐龙遗址申报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为广东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景区。
(2)粤东地区
发挥粤东旅游协作圈的作用,加强与福建、江西的联合,整合区域优势,突出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滨旅游、农业生态等旅游产品,培育汕头为粤东旅游中心,发挥梅州闽粤赣三省客家文化旅游中心的作用。大力扶持创造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代表性旅游产品,推出“客家之路”,并争取成为旅游国线。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和梅坎铁路开发旅游市场,开通直达旅游特快列车,解决交通对旅游业的严重制约问题。建设东江旅游文化带,以客家文化及地域联系为纽带,加强河源、惠州、汕尾、深圳等市在旅游产品与旅游市场上的协作。
(3)粤西地区
以西三角旅游组织为纽带,推广海滨旅游、农业生态、岩溶景观旅游品牌,降低以交通为主的直观价格总体水平,努力加快阳江和肇庆的发展,开发西江旅游带,带旺西翼旅游。建设湛江亚热带农业观光带,争取国家赋权就地办理环北部湾赴越南边境旅游,开拓粤西游船旅游市场。
四、策略与措施
(一)政府主导策略
1.积极实施产业政策主导,确立旅游业为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重点发展的产业,通过计划、规划、立法、经济等手段推动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和对“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制订保证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尽快出台《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旅游的管理法规,规范旅游市场和企业经营行为,使旅游业在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立足于实现旅游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以经济驱动型的城市旅游为主体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一方面继续强化以商贸为代表的大流通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建设旅游景点,实施精品战略。
──以政策措施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实现资源最佳配套。在政策上向龙头项目和重点地区倾斜,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流向重点项目和地区;在继续巩固保持珠江三角洲旅游经济重心的同时,积极推进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继续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省内市场和周边市场,以及国内重点城市的客源市场;在继续抓好旅行社、酒店、景区建设的同时,重视饮食、购物和娱乐的配套完善;逐步放开旅行社市场,实现专业化、集团化;旅游交通要重点解决网络化衔接问题;旅游住宿要鼓励向多样化、专业化、经济型发展;资源开发要转变观念,针对市场结构的变化,积极开发适应省内、周边地区消费主流的产品,加大度假、疗养、修学等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专业化,积极鼓励中小、私营企业发展。
──把旅游市场宣传与地区形象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固定合理的宣传经费投放渠道。
──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十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专项投资计划,用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旅游交通衔接、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积极利用国债和BOT等方式筹集旅游建设资金。
2.大力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在政策、观念、具体措施等方面大力鼓励旅游,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旅游需求,使旅游成为国民基本生活要素。
──更新观念先行,出台政策支持。大力倡导旅游消费,真正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悉心培育,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等综合功能,为旅游消费扫除观念上的束缚;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国民旅游计划,对限制和阻碍正当旅游消费的规定予以清理;将国民旅游计划列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完善休假制度,鼓励旅游消费。逐步推行福利旅游制度,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按有关法规对劳动者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出台促进奖励旅游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推行奖励旅游制度。
──重视产品供给,引导自觉旅游。大力开发不同类型、层次、功能的旅游产品,尽可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特别在交通、咨询、安全、预定等方面大力突破,使旅游更快捷、经济、舒适、安全、方便;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大环境。
──选择重点试行,逐步推广普及。选择珠江三角洲条件成熟的市县作为试点,并在重点旅游人群中试行,摸索经验,总结提高,逐步向其他地区和其他人群推行,使国民旅游计划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
3.积极优化行业管理
通过规划、法规协调维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
──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开放、合理、平等为基础改革价格、投资、外联等体制,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市场竞争,迎接加入世贸后的挑战。
──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服务职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精干、务实的管理队伍,增强面向旅游企业和其它行业的信息、技术、培训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组织功能。首先要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推动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强化服务培训、检查监督、信息引导、规划指导等职能;其次是要培育市场中介性行业组织,如行业协会或行业公会等,将机构改革、职能转变过程中清理出来的某些服务、咨询、促销等业务转由行业自律机构去办。
──大力推动体制创新,深化企业改革,改善经营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理顺企业内、外关系,明确产权和责、权、利关系,建立正当竞争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一方面要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转换国营企业经营机制,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尤其是私营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尽快走上市场轨道,迎接加入世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以联席会议形式健全协调机制,协调与旅游相关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工作,为地区旅游协作和旅游大环境营造创造良好条件。
(二)粤港澳协同发展策略充分利用三地业已形成的良好合作基础和港澳在国际上的巨大旅游吸引力,突破行政区域和地方主义观念的束缚,综合考虑区内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因素,加快构筑粤港澳旅游“金三角”,突出“一国两制三地”品牌,通过务实合作实现区域的“资源共享”和“市场共享”,形成统一产品和统一市场,将“粤港澳旅游区”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最主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世界级的新兴旅游中心,使广东成为中国加入世界旅游强国行列的桥头堡和先锋省。
──建立粤港澳政府层面的适应旅游协同发展需要的旅游区协作机构。
──扩大协作内容,以市场推广为基础加强规划、开发、管理、协调、人才、信息等全方位的合作。
──通过增加通道和口岸、延长过关时间、简化过关手续等措施扩大旅客通行能力;
──研究制定配套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政策,积极实施珠三角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在时机成熟时,争取对散客实施便利签证,以适应国际旅游散客化的发展趋势。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赋权广东办理国内其它省市居民在粤赴港澳旅游业务,放宽港澳私家小汽车和港澳私家游艇进入广东的限制。
──选择粤港澳交界地带适当地点进行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联合开发实践。
──积极鼓励广东旅游企业到海外投资扩张,向跨国旅游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形成海内外双向的组团──接待网络。
(三)环境致胜策略
环境优化是广东旅游能否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广东旅游21世纪竞争的致胜因素。“十五”期间,要以经济特区和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突破口,按世贸对服务产品的要求,以人性化服务为核心,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环境接轨,全面优化旅游大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广东旅游的综合竞争力,为游客和旅游经营者提供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树立“安全而友好的广东”的大环境形象,使广东成为旅游业现代化示范区。
1.社会环境方面
(1)以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文明旅游示范区为动力,加强部门协作,大力改善治安、交通、语言环境。
──加快城市和景点厕所的建设,全省年接待量2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点厕所全部达到创优标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0%以上的公共厕所达标,一般旅游城市60%以上的公共厕所达标。
──推行“畅通工程”,全面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继续建设全省旅游穿梭巴士网络,在中心城市设立旅游车辆集散中心。
──大力推广普通话,着力提高服务行业英语水平。
(2)加强宣传,推动全社会旅游意识和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创造“处处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社会大环境;在中小学开展旅游教育活动,将旅游教育纳入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在主要媒体中定期开设旅游教育公益广告,不断提高公民的旅游素质。
(3)以游客为中心,推动旅游城市建设国际化,全面完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加快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标识系统、游览信息服务系统、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通讯服务系统、银行服务系统和旅游预订服务系统。
──将“创优”标准纳入全省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体系,把旅游理念融入城市新建筑和新设施的规划设计中,增加城市绿地、公园、市民广场、步行街、景观路。
──在旅游区和城市扩大中英文标牌的设置范围和密度,设置公共场所中英文查询系统。
──在机场、车站、口岸、酒店、旅游景点设立旅游宣传橱窗和咨询点,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旅游资料、旅游咨询和旅游票务服务。
2.服务环境方面
按照国际通行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对旅游行业的有关质量标准,从服务观念、服务技术、服务态度、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等方面系统地提升服务水准,真正做到“以游客为中心”,使广东具有世界一流的服务品质。强化旅游质量监督管理职能,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
(1)树立一切从游客出发、游客第一的经营服务宗旨,全面优化服务方式和内容,强化尊重游客的意识,提升服务价值。
(2)开展服务质量月活动,评选优秀旅游服务明星企业、微笑服务大使等活动,点面结合以促进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3)注重对老年、儿童、妇女、残疾人的关怀和照顾,科学安排不同性别公共场所的比例,完善无障碍设施及相应服务。
3.经营环境方面
(1)旅游、金融、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将其与星级评定、旅行社年检、旅游促销等活动有机结合,形成旅游企业将信用视为经营第一生命力的风气。
(2)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努力降低企业赋费水平,减免企业的不良负债。
(3)争取将旅游企业创汇享受出口创汇的有关政策,实行旅游创汇进行退税的奖励制度。
(4)争取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对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支持,保护旅游企业的合法经营,推广对外地旅游车辆实行优先放行等系列举措。
(5)加快旅游行业组织的建立健全,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协调整体利益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企业与政府、社会的桥梁。
4.生态环境方面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严格执行
环境保护法规,控制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环保技术,制定并实施《广东省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标准》,以实际行动配合“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
(1)制定《广东省旅游环境行动议程》,重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风景区和环境敏感地带,控制旅游景区周边环境。
(2)制定广东省旅游减灾救灾行动方案,提高旅游景区的抗灾能力,形成良好的防灾体系和运作机制。
(3)推广绿色旅游消费观念,全省20%星级饭店通过“绿色酒店”标准,20%景区(点)通过ISO14000标准,开展“绿色旅游使者”活动。
(4)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水土整治等,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
(四)科教兴旅策略
大力实施科技战略和人才战略,全面提高广东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和现代化、信息化,使广东旅游保持竞争力。
1.推动酒店、旅行社、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加强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仿真技术等的应用和普及,推动广东旅游技术化、数字化、网络化。
──成立广东旅游科技推广指导机构,通过媒体和会议加强宣传,推动广东旅游界认识到积极应用高新科技的重要性。要使广东旅游界认识到,广东旅游业如果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服务档次上,势将丧失竞争力,难有作为。
──大力推广应用于机场、旅馆和旅游中心的问讯电脑、电子机票和景区电子门票、高速公路电子付费卡、自动售票机、旅行智能卡(用于机票、旅馆和租车付费)、电子地铁票、租车问讯电脑、车内卫星导航系统、贸易展览智能卡以及电子护照等各种高新技术,为旅游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通过“绿色饭店”、“生态厕所”、“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工作推广生态环保新技术,推动旅游景区和饭店降低物耗、提高效益。
2.实施广东“数字旅游计划”,把网络化建设作为广东旅游业今后十年的发展重点,建设涵盖省市县三级的广东旅游信息网,大力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管理信息、旅游电子商务等系统,使广东率先成为中国的旅游业“信息省”。
──充分宣传信息革命对旅游业的深远影响,加速促进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应用。
──建设在线旅游交易平台,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通过“BTOB”模式,为相关企业提供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游船预订、旅游线路预订、网上直销、网上拼团等多项交易服务,完善旅游相关行业的沟通联络,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开拓旅游市场。
──在“十五”期间,要求所有地级以上市和县级市完成区域旅游网站建设,建立“网上广东”。
──推动网上支付问题的解决,解决旅游业电子商务瓶颈。积极扶持企业建立实现和境外银行实施挂联的商务交易支付系统,与美国、欧洲的旅行商、旅行社、个人形成联接起来的全球专业电子交易网,通过国际互联网直接交易广东旅游产品。
──致力于建立安全可靠有序的旅游业电子商务。加强实施国家旅游局《旅游电子商务业务规范》(待出台)或自行制定《广东省旅游业电子商务业务规范》。
3.加强决策研究,实现决策科学化。
──加强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调研,定期发布广东旅游投资和市场发展信息,密切与国内外旅游研究机构的联系、协作,对影响广东旅游发展的重点课题和重点项目进行研究,逐步提高广东旅游决策水平。
──专业人才不足是制约广东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层旅游决策行为经常没有大区域的市场研究和可靠的科学保证。要引导基层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与外地旅游研究机构开展固定的长期的合作,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作为“旅游工作顾问”,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
──在放开对投资主体的控制、加快市场开放的同时,加强对旅游规划的管理,出台《广东省旅游规划通则》,加强对规划单位的资质管理。
4.加强与高科技企业、高科技基地的沟通协调,使更多的企业走向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道路。
5.积极引导、扶持和促进优秀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推动先进技术工艺和传统文化在旅游商品(纪念品)设计、生产上的运用,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求。
6.建立以骨干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的全省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网络,抓好旅游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重视从业人员的再教育,重点加强中高层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逐步实现人才专业化、招聘规范化、使用科学化,力求形成一个充满活力、激励成才的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对现有旅游院校及旅游专业进行评估,推动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导其走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办学方向;
──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广东旅游培训中心的组织作用,与有关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基地,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对现有旅游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工作水平,实现持证上岗,以适应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与港澳合作创办综合性高水准的旅游教育和培训;
──建立人才信息网络,适时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加强对省外旅游人才的直接和间接引进,积极开展与省外人才的合作。
二00一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