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委关于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教委《关于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兴农步伐,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0]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根本要求,是发挥教育系统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通过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增强农村教育服务农村经济的整体功能,并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促进教育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一)加快“512'工程合格学校建设步伐。按照“政府统筹、教委主管、部门联办”的方针,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农村职教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发展农村职教的工作重点是加快“512'工程建设步伐。各县(市)原则上只办一所功能强、规模大、辐射面广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今年重点推动襄阳、枣阳、南漳三县(市)职教中心的建设,使之达到省“512'工程合格学校标准,并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已通过验收的谷城、老河口、宜城职教中心要按照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标准,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国家级重点职高标准。保康县职高完成硬件及教师队伍建设任务,为2001年成为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奠定基础。
  (二)大力开展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各地要逐级落实扫盲计划,坚持一级抓一级,落实好扫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拟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扫盲教育的非盲率、巩固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达到98.6%、97.5%以上。在抓好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做好扫盲后巩固提高和继续教育工作,把扫盲同学文化、学技术结合起来,把扫盲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结合起来,提高扫盲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拟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乡(镇)成校、村成校规模、效益、数量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年将重新修订示范乡镇成校标准,分期分批进行考核认定,切实解决“空牌”学校及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努力把乡镇成校建成为教育服务农村经济的前沿阵地。要针对农村小学生源逐年减少的实际,统筹利用村小学剩余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村小学、村成校实行“两校一体”、“一校两用”工作,解决好师资、项目、基地问题,真正把村成校办成村级教育兴农的中心。
  (四)积极推行“毕业证书与绿色证书”双证制度。农村中小学要由单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进一步深化以课程、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普通初中教育改革,实施“毕业证书与绿色证书”双证书制度。积极探索综合初中的办学模式,以多种形式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职业渗透课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取得绿色证书的比例达95%以上。当前,在农村普通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要突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如引进、培训、聘请)优化专业教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师水平。二是要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乡镇三教要统筹协调,采取上挂下联方式,解决学生实验实习基地问题。三是要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提高渗透职业技术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四是要严格考核,保证质量。初中毕业考试结束后,市教委将组织力量到各地检查学生学习实用技术情况,对中考实用技术合格率较低的县(市)给予通报批评。
  (五)建立健全县(市)、乡(镇)、村农村教育三级培训网络。按照“围绕资源搞开发,围绕市场上项目,围绕项目抓培训”的原则,对农村广大从业人员进行多渠道的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服务农村经济为目的,以建立实验实习基地为载体,积极促进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各县(市)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劳动力总数的15%,并将其中10%培养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推广、转化科技成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共同的职责和任务。普通中小学的工作重点是:在加强学生劳动锻炼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县(市)职业、成人学校的工作重点是: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户、科技示范户、民营企业家、经济能人上;面向农村实际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形成校内搞示范、校外搞辐射、产教结合、教企合一的办学形式;通过租赁、参股等形式建立校外辐射基地,形成股份制公司的雏形,逐步建立起“学校、公司+农户”的办学体制,使育人、科普和生产开发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与辐射点、农户之间,内部生产实习基地与学校之间签定经济技术合同,规定各自的责、权、利,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良性运行机制。
  (六)建立科技示范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每个县(市)要选择三分之一的乡(镇)成校或部分农村初中实验实习基地或“双带”基地作为科技示范园基地。示范园区要选好项目,加快专业教师队伍、试验基地和技术推广机制建设,重点在农业新产品新项目开发、推广、试验及对人才培训上进行提高示范,带领农民致富。
  (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
  1、农村职业、成人教育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2、加强骨干专业建设,为农村培养质量高、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骨干。要结合当地产业开设专业,明确培养目标,办好2一3个农类专业(重点是种植养殖专业)。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园丁工程。通过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培训基地,促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尤其是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能力增强,通过1-2年努力,力争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
  4、实行灵活的教学、招生制度。农村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工学交替,边工作边学习,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实行模块式教学,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达到一定教育教学标准,允许学生毕业,发给相应证书。同时,改革招生制度,在招生时间、对象、区域、年龄、分数等方面放开条件,只要学生愿意学,就可以敞开校门,鼓励学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个人兴趣、家庭条件选择专业和课程。试行综合课程班,拓宽专业面,避免过早定向,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又能学到扎实的实际技能,适应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
  5、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有条件的职教中心经批准可举办综合高中,一般普通高中也可试办综合高中,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真正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八)大力实施“大中专──乡(镇)合作计划”和“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步伐。“十、百、千、万”工程就是继续组织10所大中专学校与100个村组或者乡(镇)企业联合,安排1000人次的专业课教师或专家教授开展技术成果转化推广,辐射带动上万家农户走科技致富之路。抓好这项工作,一是要明确合作双方的职责和任务;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在项目上和技术推广中进行合作;三是开展培训和技术传播,大面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按照“农忙办班短平快,农闲办班不断线”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时季节的特点和当地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切实提高农村从业者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县(市)职教中心要联系5一10个乡镇,落实5-10个科技项目,建好5─10个基地,上挂5-10所高校。乡(镇)成校要联系5-10个村组,上好5一10个农业科技项目,上挂5一10所高校或中专学校,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双方要签定合作协议.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创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的重要意义,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把这项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教委成立以罗兴才同志为组长,姚德明同志为副组长,由成教、职教、普教、督导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教育兴农示范县(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县(市)党委、政府领导下,要主动与农业、科技部门配合,真正做到“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市区高等院校、职业中等学校要与县(市)加强合作,每所高校、中专要联系1-2个县(市),安排2-5个科技项目,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发挥人才优势,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扶贫活动,在教育兴农活动中建功立业。今年下半年将对部分达到条件的县(市)进行考核和评估,力争有2-3个县(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教育兴农”示范县(市),用3-5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县(市)成为“教育兴农”示范县(市)。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