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规划(2003-2005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规划(2003-200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三年八月十四日


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专项规划(2003年-2005年)
  为全面贯彻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优势,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现状与趋势
  “九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二十四字”方针,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信息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得到重视,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九五'的各项计划指标。电信网、广电网、移动通讯网的接入网络基本覆盖全市,个人计算机迅速进入家庭。每百户PC机拥有数达到8台,家庭电视机平均每百户122.7台,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万户,普及率达到23.6%,全市因特网用户为1.0万户。信息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区内其它城市相比,在投资力度、工作协调、认识观念等方面尚有差距;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重复投资与低水平建设并存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分散,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较低;信息化软环境的支撑体系尚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软件和开发薄弱。这些问题和不足使我市信息化的水平难以更好地提高。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信息产业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即面临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基础电信协议》和《信息技术协议》的生效,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产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信息化人才的国际和国内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地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将其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当前面临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信息化更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西部大开发为我市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将提高我市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实现现代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确立为乌海市面向21世纪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是重大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发展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信息化发展方针,围绕乌海市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迫切需求,坚持以电子政务为重点,自主研究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工业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信息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核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优化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我市信息化的跨跃式发展,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整体素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数字化乌海”奠定基础。
  (二)发展策略
  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统一标准、政策导向、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等作用,结合市情,对信息化建设全局予以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面向有效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合共建,整合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发挥综合优势,共建我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联合开发信息资源。在市属各委、办、局,各区和各企业之间提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从我市的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互补互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
  突出重点,应用主导。配合乌海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城市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到全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体现信息化的倍增效益;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为民服务的关键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技术创新,跨越发展。紧紧跟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探索,避免弯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重点研发和引进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服务为龙头,客户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服务为龙头,以客户为中心,培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带动整个信息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五期末,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构建起“数字乌海”的基本框架。信息化总体水平进入自治区先进信息化城市行列。
  2.具体目标:建设覆盖全市的多主体宽带城域网络,互联互通,其传输能力不小于2G,交换能力不小于10G。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建成区达到90%,郊区大于40%;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全市总体达到15%以上。广播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85%以上,数字广播开始向全市播出。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20台;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0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5%;互联网人口比例达到15%以上。国家机关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60%以上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税务、金融、公安、财政等部门全面实现“金税”、“金卡”、“金盾”、“金财”工程。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形成关键信息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在信息技术的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1.推进城市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实现将宽带接入网作为普遍服务的基本目标。建设和完善乌海政府公用信息平台,建成扩展到3个市区的平台汇聚节点,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多种类、多速率的移动通信业务和增殖业务,推动宽带无线上网,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加快改造整合全市有线电视网,在网台分设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增值业务。研发和引进新的互联网络技术,促进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发展;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使用互联网,提高互联网应用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普遍服务的建设和经营方针,综合利用地下、地上传输通道空间资源,建设乌海市集约化弱电管网工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
  2.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
  在政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工作岗位、业务及其工作流程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进行精简优化,使之标准化、规范化,推动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机关内部办公的电子化、网络化,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除向主送单位发送少量供存档的纸质文件外,均通过网络传递或发布;内部办公的文件,均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推进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争取走在全区政务信息化的前列。2004年底前,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业务上网进程和政府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及网络化。在此基础上,到2005年,构建起乌海市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框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跨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程度明显提高。60%的党政业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50%的党政机关对社会公众服务在网络上提供和实现,真正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初步实现政务信息化。
  3.推进国民经济和企业信息化
  重点是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包括金融、税收、公安、商贸、旅游、教育等)等领域的信息化。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现代农业信息网,为农业在育种、种(养)植、栽培、加工等方面提供应用技术信息服务,以信息技术带动我市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与装备,建成若干家“数字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以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建设,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建成覆盖乌海地区全体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数据库,并逐步实现含五保合一、劳动力市场、民政福利等领域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普及社区信息化,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社区,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完善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教信息服务;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促进各学校互联互通,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在市各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联网,建设医疗卫生数据库,建立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方便群众的专家网上挂号预约及与国内各大医院联网的远程医疗等业务。
  5.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根据政府管理和决策的职责需求,理顺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共享、分析、处理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重点开发社会公益性信息资源,加快建设以乌海市政府公用信息平台为枢纽的公用信息资源网络,将全市的旅游、娱乐、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信息源和各个公用信息站点联网运行,并在公共场所建立信息查询的网点,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和发布公共信息,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步向家庭信息化、个人信息化过渡,为全社会服务。结合建设重大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历史文化、空间基础信息等一批急需的综合性公用基础数据库,并实现网上服务。加快企业和消费者信用记录信息库建设,开发和利用市场信息资源。重视传统介质存储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数字图书馆工程为突破口,将一批有价值的文献和音像资料数字化,并建立可联网检索使用的数据库;建立健全宣传、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宣传、文化活动。

  四、重点工程
  按照《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根据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2003-2005年),确定重点工程项目为20项。其中,政务信息化建设工程5项,社会公众领域信息化建设工程5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项,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6项,社会信息化示范工程1项,简称“55361工程”。工程总投资约2.76亿元,建成后,全市信息化水平将明显提高,电子政务初见成效,为“数字乌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体系
  健全乌海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根据我市一些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要,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同时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由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挂帅,实行信息化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各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负有业务领导和指导的职责。在企事业单位广泛推行信息主管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投融资环境体系
  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区两级财政的积极性,不断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将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合理安排科技三项费用,重点支持公益性、基础性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中,要统筹考虑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将信息化投入纳入项目预算和决算。尽快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管理”的原则,鼓励各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建设,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方向转变。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政策性拨款和国际上优惠低息贷款,充分发挥上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作用,搞好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共建,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与审批和资金分散投入使用和管理。
  (三)强化市场运作机制
  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授权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和筹资。市政府对经营性的信息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招标,授予中标的企业特许经营权。加大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标准、安全、资费等各方面的监管力度,凡是不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的企业,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发展有关的咨询机构、投资机构、工程监理机构、认证机构、社团组织、产业孵化机构等。通过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建设,带动和扶持一批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
  (四)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和技术标准建设
  制定鼓励、扶持信息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从事信息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给予优惠。加强行政执法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强信息化法制宣传和舆论监督,强化政府的导向和示范作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安全、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研究制定促进乌海市信息化发展方针政策。关注国际信息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事实上的工业/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技术接轨。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用国家(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已有的成果。围绕我市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审查,对重要信息技术产品要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积极参加国家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测评工作。  (五)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成立乌海市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强化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建立乌海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理顺管理体制,制定推行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开发信息安全人力资源等。推行相关的政策标准,加强对信息安全产品、服务商资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与测评认证工作。建立健全网络专业岗位及培训、考核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网络进行信息安全检测。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要进行信息安全的总体设计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建设,并保证信息安全投资所占的比例;在系统验收时必须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认证;对于已建的信息系统,要完善信息安全总体设计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建设,进行系统安全测评。开展信息安全和信息法制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防范、打击计算机与网络犯罪。
  (六)加强信息化人力队伍建设,文化部门要加强社区网络监控,坚决杜绝有害信息侵害青少年。
  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点列入所有教育领域中,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充满活力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考核和评估制度,使掌握信息技术成为每一个劳动者的基本技能。建立以多媒体和校园网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覆盖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信息网络和现代化教学环境。充分发挥电大、职大等社会办学组织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急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广大公务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电子政务培训,提高管理行政事务水平,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同时对各行各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市、区两级党校的培训课程,建立计算机考评制度,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研究制定吸引、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我市的人才优势和科技教育优势,造成信息人才云集的氛围,为吸引海内外优秀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创造研究和创业的特殊环境。
  加快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自治区西部信息化先进城市,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圆满完成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