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各行业体协:
  2006-2010年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段。这5年,既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即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最后阶段,又是为群众体育事业的下一个十年做准备的阶段,它将为到2020年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体育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发展体育事业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国群众体育实际,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制定了《“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希望你们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按照国家“十一五”群众体育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群众体育发展规划,为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体育总局
二00六年七月十一日

“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前   言
  群众体育事业是体育事业的基础。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是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群众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将明显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体育服务能力,确定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群众体育事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城乡基层和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保护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深化体育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和投资体育产业。改善居民体育消费环境,促进体育健身服务性消费。总之,进一步明确了群众体育事业的目标和任务,为制定“十一五”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
  2006-2010年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段。这5年,既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即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最后阶段,又是为群众体育事业的下一个十年做准备的阶段,它将为到2020年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体育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发展体育事业的要求,结合我国群众体育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全社会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群众体育工作者艰苦奋斗,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正在形成,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城乡居民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国民健康素质日益提高。到2004年底,我国7-70岁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37.1%,比200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达到发展中国家靠前的水平;群众性体育组织日益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体育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群众体育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大幅度增加,群众体育健身的环境与物质条件逐步改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表明,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比1995年增加38.1%;群众体育健身服务业正在兴起,群众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体育表彰活动广泛进行,群众体育工作激励机制逐步健全;全民健身宣传工作不断加强,群众体育科技成果显著,群众体育事业充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年的成功实践表明,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正在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之路。这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体情出发,坚持政府对人民体质和健康负总责、负主责,不断加强政府对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领导,统筹兼顾城乡、区域和不同人群的群众体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倡导和扶持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改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健身服务和保障;坚持群众体育事业的公益性质,推进群众体育的社会化,发展群众体育产业,形成政府通过公共财政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体育需求,社会通过“第三部门”和市场提供准公共体育物品和私人物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的格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逐步形成政府领导、体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兴办、群众积极参与的群众体育体制和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网络;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把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之中。紧紧围绕构建全民健身体系这个目标,整体规划,分段实施,逐步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群众体育事业。
  群众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和薄弱的群众体育物质基础与短缺的群众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公共体育资源不足,这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一方面表现为群众体育资源规模严重不足,一方面表现为现存国有群众体育资源社会效益明显不高。二是滞后的群众体育管理与快速多变的群众体育发展现实之间的矛盾。现在的某些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快速多变的群众体育发展现实和人民群众旺盛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这种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三是公民具有平等的体育权益与享有平等体育权益的机会不平等之间的矛盾。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经济效益差的地方、单位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群众体育事业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这些地方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当前,制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是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欠缺。这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国家对公共体育设施欠账过多,尤其是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欠缺情况更加严重。二是群众体育事业经费投入过少,比例过低,并且过分依赖于社会捐赠资金。三是学校等国有体育设施结构性闲置,向居民开放率低,国有体育资源难以公民共享。四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化程度过低。目前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团体,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和制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凸现期。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经济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这些态势必然反映到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为群众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项伟大的历史进程都离不开群众体育,都需要群众体育去促进,去彰显。这就为群众体育带来了空前广泛的发展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但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较高水平、较全面、较平衡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群众体育规模和水平,群众体育事业将面临同样空前的资源供给压力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压力。
  其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既为群众体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也引发了更多人更加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使人们的体育利益关系更趋复杂。这就使现有的体育资源规模和资源配置方式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更加严重,缩小差距的任务更加艰巨。
  再者,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形成一个“体育学习的社会”,形成有利于群众体育发展的前后效应期,这无疑会给群众体育发展带来机遇。但是也可能由于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者的精力投向竞技体育,从而忽视了群众体育,放慢了群众体育的发展速度。
  第四,党的十六大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体育事业奋斗目标,使群众体育发展第一次成为国家目标,成为“硬指标”,成为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并列的“硬任务”,这无疑为群众体育发展带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空前的资源条件和制度保障。能否提供这些资源条件,建立保障制度,对我们现行的群众体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与思路
  “十一五”期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是:圆满完成《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群众体育任务,顺利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的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增强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紧紧抓住筹备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人文环境和体育健身氛围,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动员和引导人民群众踊跃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培养人民群众体育健身习惯;更加注重群众体育的社会公平,使更多的人共享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按照公共财政配置的重点转到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向,加快城乡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欠缺的现象,明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体育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体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兴办,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对群众体育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目标,显著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体育利益,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一切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对群众体育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处理好城乡体育发展、区域体育发展和不同体育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坚持重在建设,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体系建设进程,增强基层尤其是农村体育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体育生活质量;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新形式、新内容,繁荣群众体育事业,培育民族精神;坚持抓住机遇,借助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群众体育要求的突显期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后效应期,乘势而上,借力而为,实现群众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对群众体育事业负主责,通过公共财政保障公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全社会共同兴办群众体育事业,通过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满足人们多样化体育需求的格局,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向群众体育转移,促进群众体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坚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体育利益,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体育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任务
  1、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到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0%,其中城市达到45%。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人数比例有较大提高,青少年提高更加明显。重视发挥体育对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素质具有的良好作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均衡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倡导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有效改变我国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运动不足状况。
  2、加强城乡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国有体育设施开放程度。到2010年,力争人均体育设施场地面积达到1.40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18-0.20平方米。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的经济实用型公共体育设施有明显增加。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重点扶持、资助以村为主体的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85%以上,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43%以上,使群众身边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程度有明显增加,群众体育健身设施严重短缺问题得到缓解。积极探索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城镇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适宜的自然条件开辟体育健身设施。
  3、健全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发展壮大群众体育骨干队伍。到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各地普遍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设一批社区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活动站(体育活动中心);扶持基层体育社会团体有效地开展工作,改善基层体育社会团体的工作条件,鼓励兴办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继续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真正发挥它们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组织、指导、服务、示范作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群众体育骨干队伍素质。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
  4、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到20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体育消费额有较快增长,城市居民家庭拥有体育健身器材数量有明显提高。重点扶持开发大众化的体育健身产品和体育健身服务,扩大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扶持大众化的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满足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群众体育生活质量。
  5、改革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加强群众体育法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纵向以地方政府为主,横向由政府领导,体育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兴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加快群众体育法治化进程,逐步建立群众体育法规体系。完成制定《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和制定第二个《全民健身十年计划(2011-2020年)》工作。
  6、加强群众体育宣传工作,加快群众体育科技进步。进一步发挥宣传舆论和科技保障作用,营造群众体育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热潮,加大对群众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群众体育健身方法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普工作,不断为群众推出新的科学健身手段,普及新的体育健身知识。
  7、保护发展民族民间体育,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扶持民族民间体育发展,保护民族民间体育遗产,实施民族民间体育保护工程。鼓励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协会,培养少数民族的民族体育人才

  四、需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强化目标意识,加强领导和管理,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既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也是国家对全国人民做出的承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履行好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职责。各地、各部门、各系统要检查各自制定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划和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并且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2006-2010年)实施计划,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各部门、各系统,要对当地和本行业系统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工作,施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二)要善于在“融入”和“纳入”上做文章,加快群众体育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群众体育所处的地位,决定了群众体育工作只有积极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利用时代对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空前需求,在为现代化建设大局服务的过程中,乘势而上,求得发展。群众体育是关系13亿人民健康素质的事业。这就决定了发展群众体育可以而且应当纳入相关行业立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创建文明地方、纳入政府业绩考核;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寻找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发展壮大群众体育事业。
  (三)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领导
  按照国务院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确定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系统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领导协调机构,积极争取成立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协调机构。形成这类机构的领导协调机制,发挥它们的领导协调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对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的领导责任,使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的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保障地顺利推进。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责任,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真正形成政府领导,各方共同推进,体育部门组织实施的格局。
  (四)多途径扩大群众体育设施规模,加快解决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欠缺问题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建设、开放、开办、合办、利用等多种途径,为群众体育提供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重点为普通群众解决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公共体育设施问题。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改革体育基本建设经费支出结构,将体育基本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建设经济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将主要建设大中型综合性公共体育设施,转变为主要建设分散在普通群众身边的小型公共体育设施。进行使用公共财政在营利性体育场所中购买一定场地或一定时段,为居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试点。
  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引导作用,搞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国家体育总局继续使用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健身路径工程”,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并加强维护、更新工作。“雪炭工程”每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助建设35个经济实用的公益性中小型体育场馆。做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命名、资助工作。各地体育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对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改造基层体育部门主要为正规体育比赛而建造的公共体育设施,使之成为经济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部门与园林、市政、交通等部门合作,在公园、绿地、广场等地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争取将企业捐赠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资金充抵税金的优惠税收政策。
  (五)加快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步伐,缓解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不足矛盾
  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占全国体育设施近60%,但向社会开放率不足30%。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是群众身边最佳体育资源。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矛盾的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争取国家层次的关于开放国有体育设施的立法。抓紧与教育部门共同提出开放要求及支撑开放的配套措施。抓紧向保险行业提出体育伤害保险险种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进行补贴。打破学校、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部门所有制,推进国有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将学校、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建立管理学校、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场地的组织,统一安排学校学生、职工与居民对体育场地的使用。
  (六)改革群众体育事业经费制度,大幅度增加群众体育事业经费
  解决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严重欠缺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群众体育事业经费制度。
  在政府财政中将群众体育事业经费和群众体育基本建设经费单列。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改革体育事业经费支出结构,改变体育事业经费中群众体育事业费比例过小、增长幅度过低的状况,较大幅度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体育事业费中的支出比例,使群众体育事业费增长幅度不低于体育事业经费增长幅度。
  改革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办法,将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在财政部门单列。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比例和额度的审计和监督,保证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足额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各部门、各系统以及街道、乡镇、基层单位,应从实际出发,修建体育设施,投入体育经费,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七)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众体育差距,大力提高基层体育服务能力
  国家体育总局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的项目,对城市和发达地区采取以无形资产支持为主的政策,从而将更多资金资助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各级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要按照这个原则,把扶持的重点由省会城市、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由城市社区、县城向农村乡镇转移,提高基层尤其是农村体育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全民健身体系。
  国家体育总局使用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引导资金,继续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提高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基层体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重点在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设规范的体育活动站(中心),为普通群众开辟就近就便的体育活动场所。
  改革体育行政部门所属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职能,使它们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开办不同类型的体育健身组织、晨练晚练点,为体育社会团体提供办公用房,使公共体育设施不仅成为广大群众的体育活动中心,而且成为群众的体质检测中心、体育信息中心和体育社会团体的办公中心。制定体育活动站(中心)服务标准,开展体育活动站(中心)评比活动,推动体育活动站(中心)规范化建设。
  积极配合工商、园林等部门,扶持有条件的体育经营场所及广场、公园等开办不同类型的体育健身组织、晨练晚练点等;积极配合文化、教育等部门,利用文化馆(站)、学校体育设施等共建文化体育活动站(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试点与卫生防疫部门合作,开展居民体质检测。有条件的体育指导站(中心)要开展居民日常体质检测活动。
  (八)扶持基层体育社会团体发展壮大,加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建设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社会团体的领导,在人员、办公条件和活动经费等方面扶持体育社会团体规范建设和开展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在体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有组织章程、有专人负责、有办公地点、有活动经费、常年有特色活动的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健全各地少数民族体育协会,推动少数民族体育发展。
  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纳入体育队伍建设的范围,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加强对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领导和扶持,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要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师在农村群众体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与教育部门联合表彰为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
  (九)倡导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让体育走进小康生活
  实施“与奥运同行计划”,抓住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难得机遇,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继续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五个亿万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周”活动,推动、引导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实施“群众体育公共信息网络工程”,旨在适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向城乡居民提供科学体育健身知识、方法等信息;提供可供群众选择的体育健身场所、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活动内容等信息。实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工程”,旨在彰显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特色,挖掘、整理、展示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推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各地、各行业系统、各个单位,都应从群众健康素质状况出发,因地制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和职工健康素质。
  在继续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创新单位体育、广场体育、公园体育、街头体育、家庭体育和节假日体育,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各地每年要向社会推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方法。特别关注青少年和儿童体育。公共体育设施要落实对青少年和儿童开放的优惠措施。在城乡交界地区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夜晚进行体育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所,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的业余生活。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指导。扶持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协会开展工作,发挥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关注下岗失业人群、城镇贫困人口、农民工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创造必要条件,丰富他们的文化体育生活。
  配合有关部门办好职工、农民、中学生、大学生和残疾人等大型群众体育运动会和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提高群众体育运动会和竞赛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十)做好其它各项工作,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制定社会体育督导、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青少年体育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遏制违法侵占公共体育设施的势头。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于体育院校和地方体育科研机构要以群众体育科学研究为重点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和地方体育科研机构在群众体育研究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制定全面小康社会体育标准。建立群众体育学术团体。做好群众体育科普工作。
  确定一些地区进行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试点工作,摸索全面建设小康体育的经验。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