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关于组织申报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我国基础研究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落实《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我部将重点在生态环境、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地球物理等领域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国家野外站体系。经研究,决定启动新建地球物理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站是指应用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地球以及近地空间进行综合观测和系统研究的野外实验基地。其任务是综合利用各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及高新信息技术,对我国乃至全球地球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地球物理野外站密切结合,向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地球物理数据产品,为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
  二、申报条件
  申报国家野外站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野外站的地理位置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典型的学科特征,开展的观测、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所代表区域特征的变化。
  2、具有良好的科研试验和观测条件,具备对本研究领域关键要素进行研究的试验观测仪器和设施,能够开展两种或两种以上项目的地球物理综合观测。
  3、具有最近连续五年以上的试验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
  4、依托单位是研究单位、大学或业务机构,并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和科研技术队伍。
  5、应具有一定面积的试验观测场地和生活设施用地的土地产权或30年以上的长期使用权,具有一定面积的生活、实验用房。
  6、具备较好的后勤基础条件,并且具备稳定的电力、方便的交通和安全快捷的信息传输等条件。
  三、申报方式
  申报新建国家野外站统一由野外站主管部门向科技部申报。
  1、野外站首先通过依托单位向所属主管部门申请,提交有关申请材料。
  2、主管部门审核后,择优向科技部申报本部门推荐的野外站。
  四、注意事项
  1、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站倡导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观测研究,鼓励地理位置接近、野外站代表类型相同、研究的科学问题一致、隶属不同部门的野外站整合后联合申报,实现优势互补。申报时,需明确以一个野外站为主进行申报,并需要野外站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共同签署同意意见。
  2、申报时采用“地名(野外站所处的地名)+ 学科名+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名称申报。例如,武汉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仅举例说明,不代表是否已正式入选)。
  3、各主管部门向科技部申报时应提交本部门的审核推荐意见和推荐野外站的排序,同时提交的材料还有:
  ① 申请书(格式见附件,用A4纸、仿宋4号字打印,一式20份,封皮加盖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公章);
  ② 不超过5分钟的反映野外站主要类型特征、工作和生活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和观测场地等状况的录像和不超过10张的照片;
  ③ 各野外站最近连续五年的试验观测数据(电子版);
  ④ 上述材料的电子版光盘。
  4、申报工作自本通知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截止日期(以收到时间为准)为2006年12月15日。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报告将不予受理。
  5、申报工作结束后,科技部将组织专家评审。评审以书面评审、数据审核、野外站汇报演示和答辩、现场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请相关野外站做好准备工作。
  6、本通知同时在网上公布,网址 http://www.most.gov.cn/和 http://www.chinalab.gov.cn/,请登陆并下载相关附件。
  五、申报联系方式
  请将申报材料交至: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100862)
  联系人:朱庆平,杨晓秋
  电 话:010-68576533,68576534,68576536(Fax)
  电子邮件:pmlab@chinalab.gov.cn
  科技部基础司咨询电话:陈文君 010-58881556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附件:A:封面
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请书

申报国家站名称:

现野外站名称:

依托单位(公章):

主管部门(公章):

野外站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E-mail: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十二月

B.申请书编写提纲
  一、野外站概况
1、区域代表性或学科代表性
2、在国际、国家和部门及依托单位中的地位、作用。
  二、研究方向与定位
   1、研究方向
2、目标和任务
  三、基础条件
1、主要试验观测仪器
野外试验观测场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重点描述仪器设备是否满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站试验观测的要求,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维护状况。
2、试验观测场及基础设施
重点描述野外试验观测场地及其设施条件是否满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站试验观测的要求,包括:试验观测场的辅助设施条件、土地使用权(附野外站土地证或土地使用协议的复印件)、试验观测场地的条件、试验观测场地的稳定状况和维护、数据传输的通讯条件、用于试验观测的车船条件等。
3、基础数据
描述试验观测数据的数据集,数据量和积累的年限,数据规范和数据库建设情况。
4、工作和生活设施
野外站具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通讯、网络通讯的条件和交通条件,包括车辆和交通状况等;科技人员居住条件和接待客座人员的能力,包括食宿条件、水电暖设施、防火防雷等安全设施等。
  四、研究状况
1、承担任务
近5年来野外站以及依托本站条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级别和经费数量等。
2、研究成果
近5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数和刊物级别、主要的学术贡献、获奖情况、对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贡献。包括本站人员获得的成果和依托本站条件(仪器设备、试验观测场、数据等)获得的成果。
  五、科技队伍状况
1、学术带头人
本站重点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的姓名、职称、单位以及依托本试验站条件(仪器设备、试验观测场、数据等)组织申请的项目、发表的论文情况和获奖情况。
2、长期在站工作的研究和技术人员
指长期(每年工作3个月以上)在本站工作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人员结构(学历、学位、职称、年龄、专业方向)及其工作年限,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程度。
3、人才培养与引进
本站科技人员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状况,或者利用本站的条件和数据进行研究的研究生状况,本站引进和培养人才情况。
  六、管理水平
1、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状况
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本站给予建设经费、运行经费、人员编制、相关的鼓励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所提供支持对本站的建设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2、业务、行政负责人
本站业务、行政负责人与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协作,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合作,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协作等情况;是否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条例和措施。
3、开放状况
来站工作的客座人员数量,所发表的论文和主要研究成果情况,是否制定开放管理条例及其数据共享政策、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情况、开放研究经费的数量和使用情况。
4、发展规划设想
野外站针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制定的科学发展规划,包括试验、研究、示范的规划,队伍建设的规划,管理措施等。
  七、依托单位意见
1、联合申报或共建的野外站要签署所有依托单位的意见,加盖公章。
2、意见中要明确:加强对野外站的管理;给予经费、仪器设备和科技人员等条件的支持;遵守章程和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资源数据共享的规定。
  八、主管部门审核和推荐意见
1、联合申报或共建的野外站要签署所有主管部门的意见,加盖公章。
2、意见中要明确:加强对野外站的管理;加强与科技部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给予经费、仪器设备等条件的支持;实现资源数据共享。
  九、科技部意见
C.附件
附件一:信息汇总表

野外站

申报名称

代 码

地理位置

经纬度

建站时间

近五年经费投入

共投入万元,其中国家投入万元,主管部门投入万元,依托单位投入万元。

野外站
负责人

姓? 名

出生日期

民? 族

职? 称

学科专长

职? 务

最后学位

A.博士?? B.硕士?? C.学士

依托
单位

依托单位1:

依托单位2:

主管
部门

主管部门1:

主管部门2:

野外站
简介
(300字以内)

科研
项目

近五年实到科研总经费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万元,占%;
省部级科研经费万元,占%。

承担科研项目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项,占%;省部级项目项,占%。

科研论文

近五年发表论文共篇,其中SCI、EI收录篇;国内核心期刊篇。

获奖情况

近五年共获奖励项,其中国家级奖励项,占%;省部级奖励项,占%。







序号

成 果 名 称

成果类型

是否保密

第1项

第2项

第3项

队伍
建设

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共人,其中国际学术机构负责人和执委共人;

人员结构

院士人,占%;教授人,占%;副教授人,占%;
博士人,占%;硕士人,占%;学士人,占%;

人才培养

共培养研究生人,其中博士生人,硕士生人。

开放
交流

客座人员

客座人员人,其中来自外国人;

国际合作

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

学术会议

承办学术会议:国际性次,全国性次,地区性次。


附件二:现有主要观测仪器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技术指标

使用频率

折旧情况


附件三:观测数据

数据种类

起始时间

观测频率

是否建成数据库

数据库运转情况


注:提交申请时,请提供以上数据的电子版。
附件四:科学研究水平与贡献
1、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2

3

……

……


注:请依次以“973”计划(973)、“863”计划(863)、攀登计划(攀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国家攻关(攻关)、国际合作(国际)、重大横向(横向)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不是基于本站所得数据和研究条件的课题不填报。
2、重要获奖清单
序号 获奖类型 成果名称 完成人 所获奖项 奖项级别 备注
1
2
3
…… ……
3、主要科研论文或著作清单
序号 类型 名称 完成人 刊物、出版社或授权单位名称 年、卷、期、页或专利号 他引次数或出版数量
1
2
3
…… ……
注:请依次以论文(国外)、论文(国内)、专著或其中章节(外文)、专著(中文)、专利(外国)、专利(中国)为序分别填报。非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不填。研究生、博士后等非本站固定人员完成人用斜体字表示。所有成果必须是署名为野外站的成果。
4、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每项成果单独填写1页,限3项)
代表性研究成果名称 基础类或应用基础类 完成单位署名排序 本站固定人员参加数
请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论文专著及获奖成果)的主要内容,对科技创新、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及国内外影响。保密内容请声明。
附件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1、野外站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
序号 姓名 学位 年龄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情况 国家级人才计划等荣誉
1
2
3
…… ……
注:学术机构任职包括学会负责人和执委、刊物主编和编委等,请按国际、国家级顺序依次排列。
2、学术带头人论文、论著及成果
姓名 代表性论文题目及发表情况 代表性论著题目及发表情况 代表性成果
3、野外站固定人员名单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后学位 职称/职务 研究方向 现从事工作类型 在野外站工作期限 团队协作
注:(1)请填写所有固定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注意按照现从事工作类型中“研究”,“管理,“技术”分别排列在一起。(2)在现从事工作类型一栏中填写“研究”,“技术”或者“管理”。(3)“在野外站工作期限”栏中填写每人实际在野外站工作的起止时间。(4)在“团队协作栏”中填写“是”:实质性参加了至少一项所提交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以署名为准);“否”:没有参加所提交代表性成果的研究工作。(5)行数不够可拷贝词表,酌情增加。
4、人才培养情况
姓名 类型 毕业时间 导师 论文题目
注:在“类型”栏标注硕士、博士或博士后。
附件六: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客座研究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从事专业 技术职务 来自国家 工作单位 在野外站工作期限
1
2
3
…… ……
注:在“野外站工作期限”栏中填写每人实际在野外站工作的起止时间。
2、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
2
3
…… ……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4、数据开放和共享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所获奖项 发表刊物 数据使用情况
1
2
3
…… ……
注:请列出基于野外站数据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著作。
附件:基础研究中心位置图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